大肠癌中医治疗临床路径(本院).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肠癌中医治疗临床路径 (2012 年 1 月修订) 一、大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癌( ICD-10 编码: C18.902)。 行大肠癌切除术后不愿放化疗者或不能放化疗者, 行大肠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者,大肠癌晚期未行手术且不愿放化疗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五分册·大肠癌》。 2、证候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的 《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并结合我院特色进行修改,大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1)热毒雍滞型、(2)痰瘀互结型、(3)脾虚湿盛型、(4)气血两 虚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的《肿 瘤中医诊疗指南》,并结合我院特色进行修改。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 ICD-10 编码: C18.902)。 2、患者符合适用对象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结肠癌( ICD-10 编码:C18.902)的患者。 2、患者符合适用对象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 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隐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片,必要时肺部 CT(肺转移患者) 6)腹部 B 超或腹部 CT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 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血型、配血、超声心动图、 PET-CT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热毒雍滞型 主症:腹部疼痛阵作, 大便次数增多, 下脓血和粘便, 里急后重, 寒热腹胀,舌苔黄腻,脉数。 治则:清热解毒,理气化滞 方药:龙葵 30g、石见穿 30g、舌蛇草 30g、半枝莲 30g、莪术10g、川楝子 10g、木香 10g、土茯苓 30g、米仁 20g、红藤 30g、败酱草 30g、地榆 10g、藤梨根 30g、马齿苋 30g (2)痰瘀互结型 主症:胸闷膈满,面黄虚胖,呕吐痰延,腹胀便溏,腹部可扪及 包块,质地坚硬,固定不移,舌边暗紫,或质紫,或见瘀斑,脉细涩。治则:化痰散结,活血化瘀 方药:夏枯草 30g、牡蛎 30g、拔契 15g、山慈菇 15g、穿山甲10g、三棱 10g、莪术 10g、半夏 10g。 (3)脾虚湿盛型 主症:腹部胀满作痛, 大便带粘液或脓血, 胃纳不佳,形体消瘦,腹部可扪及包块,苔白或腻,脉细。 治则:温补脾肾,健脾化湿 方药:黄芪 30g、白术 10g、茯苓 15g、山药 10g、生熟苡仁各20g、舌蛇草 30g、石见穿 30g、焦楂曲各 15g、炒谷麦芽各 15g、炙 - 2 - 鸡金 10g、炙甘草 5g。 4)气血两虚型 主症: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虚烦不寐, 自汗盗汗,舌质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 治则:益气养血 方药:黄芪 30g、白术 10g、茯苓 15g、炒当归 10g、生白芍 10g、熟地 10g、阿胶 10g、茜草 10g、炙鸡金 10g、炙甘草 5g。 5)对症加减 腹胀腹痛:川楝子、玄胡索、广木香、枳壳等。 粘液血便:地榆炭、马齿苋、仙鹤草、茜草炭、大黄炭等。 腹水:土茯苓、大腹皮、茯苓皮、车前子、泽泻等。 (6)辨病用药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对一些肿瘤晚期未手术、 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可以加用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半枝莲、半边莲、红藤、蜂房、蜈蚣、鳖甲等。 (7)中成药可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应用补脾益肠丸、 参苓白术丸、平消片、补中益气丸、肠胃康颗粒、真芪扶正胶囊、芪胶升白胶囊、 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六味安消胶、养血健脾糖浆等。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 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 腹胀便秘患者予以外贴 “行气通便贴”、腹胀腹水患者予以芒硝外敷等。 4、内科其它治疗:患者既往疾病基础用药。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溏、腹泻、便秘、粘 液血便、神疲乏力等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3 -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 院费用增加。 2、合并有脏器转移者,辨证

文档评论(0)

138****55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