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视角在美食纪录片的运用.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视角在美食纪录片的运用 毛玮 朱红 【内容提要】自《舌尖上的中国》走红后,美食纪录片如雨后春笋,持续发力。如《老广的味道》《早餐中国》《沸腾吧火锅》《宵夜江湖》《水果传》……分别从不同维度对美食进行垂直化叙述,在精细化制作上取得流量与突破。由腾讯视频出品,企鹅影视和Ryan Pyle Productions联合制作的美食纪录片《奶奶最懂得》,以西方视角探讨中国美食,在国内同质化内容中得到了差异化竞争力,豆瓣评分高达8.8。本文试图提炼出这部美食纪录片的核心亮点,找到热播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奶奶厨师 经典土菜 另类西餐 文化共融 看惯了中国人说中国菜,美食加情感的固定框架,审美疲劳成为必然。美食节目的创新型叙述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正如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E.M.Rogers)所言,传播渠道在本质上既可以是人际的,也可以是大众媒介的;信息来源既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国际都市的。美食纪录片《奶奶最懂得》左手握住失传的菜谱这个载体,右手捕捉奶奶最动人的瞬间,期间用一个中文和粤语都说得很好的英国厨师兼导游作为媒介,极大颠覆了观众的常规想象空间。 一、对比中的中西美食有融合 大米Jamie Bilbow,一个英国人,一个旅行者,一个美食大厨,他不仅深谙美食之道,还踏遍中国,寻找隐藏的美食,探索隐藏到中华大地角落里的家乡味道。《奶奶最懂得》作为主航道生活方式品类的布局,极致的美食+极致的美景+极致的奶奶,为用户奉上轻松但极致的美食节目,体会食物最初的“原味”。 浙江、安徽、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广西、海南,8个地方16位奶奶,本身都是小众的家乡菜,以西方人的视角切入,就能表达出不一样的内容。中国故事,西方表达。正如英国著名主持人迈克尔·伍德认为,中国文化的故事主角,就是中国人民。作为主持人,他最喜欢的就是中国人民;对西方人来说,最能感人、最真实的中国故事,就是中国普通百姓的故事。 (一)地方土菜凸显独立标签 中国美食博大精深,各地名菜已经被各级媒体做足了文章,主创试图吸引更多中国年轻人甚至国外粉丝的眼球并非易事。唯有以小众有特色,稀缺又悠久的地方土菜為抓手才有机会突围。《奶奶最懂得》涉及16道原汁原味的特色菜,以偏素的归类有长寿面、米粿、丽江粑粑、火烧子馍馍、八珍炒糕、咸埘、豆腐皮、豆腐酿,以偏荤的归类有臭鳜鱼、纳西火锅、布谷肉、牛瘪汤、韭菜包鱼、香芋扣肉、气鼓鱼粥、椰子鸡。不同地域创造出不同食材的成长环境,同时也赐予了不同的味蕾感觉,千变万化的滋味给当地人不同的生活状态,也造就了风格迥异的饮食环境和味觉享受。 美食凝结着人类千年来迁徙流变的生活智慧,构筑着不同族群的情感根基。纵使有些菜品相对冷门,甚至被大家定义为“黑暗料理”,但加入西方视角,大米参与这趟旅程,就发生了化学变化,即魅力在于未知。不管在四川藏区用新鲜猪肉和内脏制作布谷肉,还是贵州侗寨奶奶制作苗菜牛瘪汤,大米都在两种文化习俗中挣扎及平衡,最终以西方独特视角,打开了美食题材纪录片的另一切口。 他一方面尊重当地的饮食文化,一方面也表达出对美食的独特思考。尽管中西方彼此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哲学思维、政治制度不尽相同,但美食可以成为交流的第一语言,平等、民主与独立、多元和谐交融,奶奶们的祖传手艺或看家绝活儿通过大米对外输出,以地方土菜为代表的中国美食以饱满的姿态传递给全球。 另外,16道土菜的解说并未由专业播音员担任,而是全程以大米的汉语融入奶奶群体,同时把个人的见解带给受众,让国人产生惊奇感,也让国外观众体会到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扫清了中外文化差异的交流障碍,真正把中国饮食文化推向世界。主人公在节目中对“发声”的亲力亲为,是对中国美食与中国表达的“再编码”,在中国观众与外国观众中找到最舒适区域,利用贯穿中外的叙事方式、跨文化的时空坐标和受众的文化图谱,实现话语转化,让中国观众和国际受众都能听得懂。 (二)改良西餐升级文化共鸣 巧克力豆皮包、冬笋意大利面、葡萄牙臭鳜鱼汤、葡式土豆甘蓝汤、苹果派、法式藏寨里脊肉、西班牙蛋饼加馍馍、意大利侗寨肉丸、法式鱼包柑橘、西班牙海鲜饭、豆腐布丁、气鼓鱼越南春卷……大米的升级套餐是“对抗”,也是挑战,给奶奶和中国观众带来更多可能性,也为西方媒体打开一扇窗,原来中国菜在西方人手里还能这样做。本土美食“走出去”和西方美食“引进来”,节目就去除了单一化短板,赋予了张力。 大米作为“中国通”,以“孙儿”的视角“拜师学艺”,他真诚可爱、谦虚好学、尊重长辈及当地文化,得到了各地奶奶的美食真传。但他又不满足只是学习模仿,在中国食材基础上进行西式融合与创新,并把这道“外国菜”给奶奶品尝,这种文化共融的表达手法是令人称奇的。譬如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