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文章在宋代的经典化.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安石文章在宋代的经典化 摘 要: 宋代,是王安石文章被“经典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此期间,帝王的支持与变法的助力,以及文人士大夫的批评阐释,使王安石文章在宋代士人间广泛传播,这也是王安石文章在宋代经典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宋代 王安石 文章 经典化 经典,是具备多义性、普适性与典范意义的作品,它穿越古今、超越时空,其丰厚的意蕴、深远的价值,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意义。经典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一方面在于文本自身的内在价值,但其经典地位的奠定,则是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建构的。王安石是我国文章史上的经典作家,其文章的经典化于宋代便已开始。有宋一代,王安石文经典地位的奠定,离不开政治因素及宋人的批评阐释。 一、政治因素对王安石文经典化的影响 政治因素,是作家作品传播与接受中重要的外部因素。这一点,在王安石文章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 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开启了北宋著名的熙宁变法。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改革的同时,对科举制度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变革。熙宁四年(1071)王安石拜相,同年“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a。科举取士也由诗赋取士的传统转为经术取士。此后,为进一步统一教育与考试内容,熙宁六年(1073)宋神宗下诏设经义局,命王安石主持训释经典,此后王安石主持撰写了《三经新义》与《字说》,《三经新义》以重新阐释《诗经》《尚书》《周礼》为主。由于王安石一向反对汉唐时期传注经学之风,否定传统章句训诂的解经之学,在他看来细枝末节的考证,使经术义理无法彰显,“章句之文胜质,传注之博溺心。此淫辞诐行之所由昌,而妙道至言之所为隐”b。故此,其《三经新义》主要以义理阐释为主,主张依据自己的主观体认来解释经书,体悟儒家经典之大意。该书两年后修成,随即颁發至中央与地方官学,作为科举取士的统一应试教材。“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c。北宋立国近六十年,“天下始知有王氏学”d,士人争相推崇,可谓“灏灏乎其犹海也,其执经下座、抠衣受业者,如百川之归海”e。那些被视为陈腐的百家之言,一时间遭到文人士大夫的唾弃,当时历金门、上玉堂皆出于王氏新学,荆公新学对士人的影响极为深刻。 不难看到,自王安石主持熙宁变法以来,其思想、文章在文人士子间广为传播。但政治因素对作家作品的影响,也常随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四月已末诏“科举依祖宗法,以诗赋取士,禁用《庄》《老》及王安石《字说》”f那些以王安石新学及第者,亦莫衷一是。可以说,王安石文章在宋代的传播与政治因素有莫大关系。 二、宋人对王安石文的批评阐释 王安石的文章是在宋代毁誉参半的批评阐释中走向经典的。誉,在艺术价值。毁,在学术思想。 (一)誉:艺术价值 王安石文最初被关注,与曾巩有重要关系。景祐四年(1037),曾巩十八岁,王安石十六岁,二人以文相识,且以文相知。仅《南丰类稿》中便存有曾巩给王安石的三封书信与六首或和或忆的诗,其《寄王介卿》诗中将王安石文誉为孟子、韩愈之后的大手笔:“周孔日己远,遗经竄墙壁。倡倦百怪起,冠裾稔回惹。君材信魁崛,议论恣排辟。如川流浑浑,东海为委积。如跻极高望,万物著春色。寥寥孟韩后,斯文大难得。”g不仅如此,曾巩也多次向文坛领袖欧阳修大力推荐自己的挚友王安石,希望王安石能得恩师欧阳修的赏识,在《上欧阳舍人书》与《再与欧阳舍人书》等文中,极力向欧阳修推荐王安石。曾巩对王安石文的认同与推荐,对王安石文章的经典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曾巩的推荐下,欧阳修了解并熟识了王安石之文及其政治才能。庆历年间乃至嘉祐初年,欧阳修曾多次向宋仁宗举荐王安石,他认为王安石“学问文章,知名当世,守道不苟,自重其身,议论通明,兼有时才之用,所谓无施不可者”h。这既是对王安石文章的肯定,更是对其品格、志趣、政治才能的高度评价。在与友人书信交往中,如其与梅尧臣的《与梅圣俞书》以及与刘敞的《与刘原父书》中,欧阳修亦不掩藏对王安石诗文的喜爱。王安石第一次与欧阳修于京师见面后,欧阳修便赠诗曰:“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试拂弦。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盍留连?”i诗中,欧阳修将王安石诗与李白相比,将王安石文与韩愈相比,更言“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深涵一位长者对晚辈的赞扬与所给予的厚望。当然,在赞赏的同时,欧阳修也指出了王安石文章存在的一些问题:“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j王安石文向简洁自然的转变,与欧阳修的指点有较大关系。可以说,王安石文的创作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欧阳修与曾巩二位师友的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