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西方对比看中国图书馆历史发展特点
摘要:从西方图书馆事业发展轨迹来看,中国图书馆事业存在路径方面的明显差异,也存在自身特点,具体表现在:历史传统——从垄断独占到平等分享、人文精神——从客体工具到主体地位、法制建设——从无到有、行业组织——从弱小到强大等方面。
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9.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今天,中国图书馆事业总体发展迅猛。中国图书馆行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自身的特点。通过对世界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的审视与中西对照可以更好地完善我们自己,洞悉差异与个性,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
1 历史传统:从垄断独占到平等分享
从主流西方世界来看,自文明伊始,公民意识异常强烈,民主平等意识始终占据主流阵地。古希腊哲学思想闪耀,古罗马法制完备精妙,自然权利学说浸润,各种民主、自由、平等、政治思潮蔓延,所有这一切都注定西方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传统意识与理念始终在西方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荡漾,维系整个西方社会存续的思想灵魂不曾真正离去。尽管经历中世纪漫长的王权暴虐与神学精神笼罩,但在历经资产阶级 “天赋人权”理念洗礼后的西方社会又重新回归到了追求民主政治、权利平等、经济自由的社会轨道。在西方社会文明承继过程中,知识渴求已成为广大社会民众精神生活的一道风景线。各种学派鼎立交锋与传承,各类大学与研究中心的创办,图书馆身在其中,承载着对民众的文明教化与精神寄托功能,肩负着对思想文明的传承。
然而,从中国政制传统来看,中国自文明开始便与西方遵循着不同的路径。不知是地缘孤立因素,还是小农经济的原因,在数千年中华传统文明中,中国皇统宗法体制始终占据社会主流,专制集权思维充斥,传统忠孝愚民观念泛滥[1],官民主仆关系倒置,平等、民主、自由观念被禁锢,开明、异端思想被扼杀。总体上自上而下的变革路径使中国历史始终能遵循着传统家族式治理模式,偶尔经历自下而上的革命模式最终难以摆脱传统惯性思维的窠臼。在传统的中国,制度与文化始终被主流阶层掌控,广大平民百姓主体性地位一直被自觉与不自觉地、悄悄地掩埋着,作为传递信息的文字与文献始终难掩其御制本性,“学在官府”,图书馆沦为藏书档案一体化境地,常常是“深闺未识”,并体现专制性的基本特点和理念[2]。尽管悠悠中华不缺浩瀚典籍,却少有健康的读书环境与思维。传统的求官发达心理注定了为仕途而读书成为绝大多数读书人的人生追求,掌握知识者最终为统治者服务,文献资料也最终为富足官宦之家独享,图书阅读与利用是一种“高大尚”的事情,中国历史上社会普通民众因政治地位、经济原因、文化层次等因素而远离图书。后来,诸子百家著书立说,民间藏书开始出现[3],但终因图书馆概念未能深入民心,读书思维异化,读书未习惯化,民众自我教化功能微弱。传统的读书惯性思维始终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国人对书籍的功利情结。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迅速起步,广大人民群众才有机会接受教育,读书才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图书馆事业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事业,图书馆第一次成为民众共享的文化设施,供人们陶冶心性,提升自我的绿色空间。
2 人文精神:从客体到主体
纵观科学发展史,西方自然科学的繁荣并没有消减社会科学发展的后劲。随着自然世界研究不断深入继而促成对人文社会领域的关注,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自成体系,枝繁叶茂。借助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方法与工具来提升对人与其周围环境的认识、理解与研究。无论是人道主义、人本主义还是功利主义始终都未忘却对人性的关注,由外在到内心,由物质到精神,由短视到长远,在承继文明的历程中,人的主体性地位日趋彰显,物质文明与精神享受并驾齐驱,全方位多角度地落实自由平等人性思想,自然也体现在对图书馆事业实践过程中。从世界图书馆事业发展统计资料中可以看出,凡是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以及有良好教育传统的国家,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土壤,图书馆事业发展自然很好,这主要表现在各类图书馆数量、持证读者数量、人均图书数量、藏书量等绝对数值与相对基数上[4]。读书成为人人享有的机会,人们常常乐此不疲。
在中国传统社会,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文化设施始终为古代专制统治服务,单一的客体性地位与工具性价值始终未能舍弃。广大下层民众也仅仅是统治阶级奴役的对象,人的主体性地位未能彰显。近代以来,西方思潮译介对传统体制与思维的冲击,才开始慢慢出现强调民权、自由、平等的近代人文思潮,却并未被积习难返的传统思维真正接纳,人的主体性地位与人的终极价值始终未被正统化、制度化、主流化。
新中国成立宣告皇权体制彻底倾覆,政制大厦重建,人民当家作主,文化平等观念开始制度化,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人的主体性地位获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