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伊始战“疫”专家汤飞凡的不凡人生.docxVIP

新中国伊始战“疫”专家汤飞凡的不凡人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中国伊始战“疫”专家汤飞凡的不凡人生 李春发 实验室里的汤飞凡 汤飞凡(1897-1958),湖南醴陵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微生物学家,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中国预防医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他一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终身致力于医学病毒学研究,他试制出中国首支青霉素,系“中国疫苗之父”和“衣原体之父”,是曾经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他生产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并将沙眼发病率从将近95%降至不到10%。抗日战争结束后,生产出中国自己的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功遏制1950年华北鼠疫大流行,研制出中国的黄热病疫苗。他领导选定的牛痘“天体毒种”和由他建立的乙醚杀灭杂菌的方法,能在简单条件下制造大量优质牛痘疫苗,为我国提前消灭天花奠定了基础。1961年,采用其研究的方法,中国成功消灭天花病毒,比世界早了16年。 弃理工从医研,为救大众生灵 1897年7月23日,汤飞凡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今湖南省醴陵市)一位家道中落的私塾先生家。他原本学习机械制造,但是在目睹了身边太多父老乡亲被病痛折磨而生命垂危甚至不治而亡的状况后,心中燃起了悬壶济世的想法。 1914年,17岁的汤飞凡考入教会学校湘雅医学院(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湘雅医学院是中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医学院。1925年,孙中山曾为湘雅第五届毕业同学题写“学成致用”的勉词。五四运动时,毛泽东曾在此主编过《新湖南》周刊。在中国医学界享有“北协和、南湘雅”之盛誉。 在校期间,汤飞凡立志终生研究细菌学及传染病。经过七年的专业训练,1921年汤飞凡以优异成绩毕业,并且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就在同学们纷纷邀请他一起开医馆行医的时候,汤飞凡却摆摆手拒绝了。因为他有着与普通人不一样的更远大的志向:他决定投身病毒研究!他表示:“当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人?若能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却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之后,汤飞凡进入北京协和医院细菌学进修三年。聪颖又勤奋的汤飞凡因为表现出众,经北京协和医院推荐,他获得了在哈佛医学院细菌系深造的机会。 汤飞凡的导师秦瑟教授,是美国著名细菌学家和免疫学家,非常欣赏这位中国留学生的才华。秦瑟见汤飞凡训练有素,就让他直接参加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此时病毒学正处于拓荒时期,汤飞凡进入开拓者的行列。 在名师指导下汤飞凡如饥似渴刻苦攻读研究数年后,顺利毕业。这个时候,美国导师热情地邀请他留在美国发展。不久,汤飞凡又接到国内恩师颜福庆的信,希望他回国到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前身)任教。顏福庆是中国第一代现代医学教育家,曾任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校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当时任中央大学医学院院长,他主张公医制,反对私人开业,这对汤飞凡有一定影响。颜福庆在信里没有向汤飞凡许诺什么良好条件、优厚待遇,而是如实摆出困难,希望他回国共图祖国的医学教育大业。汤飞凡本就有着振兴中国医学的志向,但只不过是抽象的理想,颜福庆的信将使他的抽象理想变成现实。当时,汤飞凡在哈佛与秦瑟合作默契,研究工作进展很顺利。颜福庆的邀请使他心情十分矛盾。最终,汤飞凡经过慎重考虑,是祖国的召唤使他下了决心,以一颗赤子之心,决定回国效力。 1929年春,汤飞凡满怀报国之志回到祖国怀抱。在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即后来的上海第一医学院)等处,从事细菌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1938年春天,在上海家中的汤飞凡收到了时任国民政府卫生署署长要他去长沙重建中央防疫处的来信,他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下来。战火日渐逼近。1939年,中央防疫处迁到云南省昆明市。防疫处重建没有经费,汤飞凡到昆明时只剩下300银元。为了重建防疫处,他四处奔走,得到了云南惠滇银行行长缪云台和几位厅长的支持和帮助,借到一笔信用贷款,在西山脚下滇池边上高蛲镇买到一片荒滩,建造房屋。他一边建新址,一边借省立昆华医院的房子制造一些简单的生物制品,直到1940年春天新址建成。汤飞凡把钱集中用在主要的实验室上,其他辅助用房和生活用房照当地农村的办法,建造简易房屋。 咬定青山不放松,生产出中国首支青霉素 值得一提的是,汤飞凡对中国的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在昆明主持重建中国最早的生物制品机构——中央防疫处,利用简陋设备生产疫苗、血清和青霉素,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20世纪40年代的“神药”是青霉素。它是英国人弗莱明无意中发现的,1941年,两位科学家弗洛里和钱恩找到了提纯的方法并很快用于临床。 大叶性肺炎、淋病、梅毒等当时无药可治的病,青霉素却可以做到药到病除。时人称之为“神药”,并非诳言。因此,青霉素的价格高得惊人,甚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