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青年度》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传播.doc.docx

新版《新青年度》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传播.doc.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题 目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 业 职称/学位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一题目的研究有: 2003 年河北社会主义学院袁树平副教授和河北经贸大学武占江教授; 2012 年南方医科大学黎洁硕士论文( 2010 年广东省社科基金学科共建项目一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研 究(GDl0XMK04))等等,但多数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非历史方向的研究。本文的选题意义在于:通过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还原《新青年》的创刊史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做的贡献,主要采用文献印证的方式,尽可能的讲清这段历史。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方面,《新青年》的发行史,以人物传记和史料为依据理清了从 1915 年创刊到 1926 年停刊期间,《新青年》的发行史。主要思路是以时间脉络和陈独秀生平为线索,关注重点历史节点和人物身份转变、《新青年》重点事件。 第二方面,《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参考先前学术界专家、学者对《新青年》三个阶段的划分,以重要事件和办刊指导思想为依据,梳理《新青年》发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清楚陈述了《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做的贡献。 准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等) 精选文档推荐 【摘要】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先生在上海创立了 20世纪 20年 代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月刊之一的《新青年》, 原名《青年杂志》。 《新青年》的创刊处在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 特定的历史转折期——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 主义革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旨在唤起国民民主意识的《新 青年》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也就绝非偶然。 从《新青年》 杂志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过程层次角度来分析, 《新青年》本身在发行历史这一层次上大 概可以分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关于新旧思想之争, 《新青 年》通过宣扬民主与科学,倡导文学革命,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 内的各种新思想在中国的更深层次的广泛传播培育了肥沃土壤; 问题与主义之争, 《新青年》由宣扬民主主义向宣扬社会主义过 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积蓄了更多坚实可靠的中坚 人员力量;第三阶段:主义激战,《新青年》开辟了《俄罗斯研 究》专栏,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阵地。 学习研究《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新青 年》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贡献,对 于研究陈独秀等人在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当 中产生的历史贡献, 理清这段历史将会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更好地 立足于中国国情, 进一步加深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成果, 从 而推动中国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关键字】《新青年》杂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播历程 精选文档推荐 一、《新青年》的发行史 在 1913 年 10 月,中国革命党人进行的讨乏袁世凯的战斗宣告失败,孙中山等相关革命领导人物纷纷遭遇通缉的危机, 有些人被迫逃亡远隔重洋的日本国度。 在当时担任着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一职的陈独秀在逃往芜湖避难过程中,被捕入狱。不久,被 当地贤士营救获释。 在事发的第二年七月份左右, 陈独秀先生被 迫进行了他个人第五次的东渡并且成功到达目的地——日本, 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这部后来影响深远的杂志。在此期间,陈 独秀对当下中国的时局进行了仔细思考, 总结了革命屡遭失败的原因,并探讨新的救国之路。认为想要救中国,靠政治革命是没 有前途的,首先,必须去进行思想领域的相关革命。 1915 年 6 月,陈独秀从日重新返回到久违的上海, 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开始了筹备《青年杂志》的活动,在群益书社的陈子沛、陈子寿兄 弟支持下, 《青年杂志》月刊开始正式发行,最初发行量仅仅只有 1000 份。另外,陈独秀在自己亲自担任主编的《青年杂志》上所编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当中,他明确地对青年提出了以下六点要求: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 而非想象的要求。 1由此真正开始了报刊《青年杂志》(后改为 《新青年》)的发行历史。 1 《敬告青年》 陈独秀 精选文档推荐 1916 年 3 月,群益书社接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代表的来信, 信中声称《青年杂志》 的名字雷同, 要求改名,免犯冒名的错误。 于是从第 2 卷起《青年杂志》便正式更名,改为《新青年》。最 初的撰稿人有陈独秀、高一涵、刘文典、刘半农、易白沙、吴虞 等文学大家,其中陈独秀本人亲自担任主编一职。 1915 年 12 月,袁世凯倒行逆施,在北京公然声称

文档评论(0)

182****07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