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后感1500字.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治通鉴读后感 1500 字 史家经典的永恒光辉 ——— 读《资治通鉴》有感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不错,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十分正确的 选择,历史不会欺骗,无数的王朝兴衰、社会变革,都会发人深省,令后人获益良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历史的车轮滚滚,亿万生灵在历史的足迹之下都显得微如蝼蚁,渺小异常。司马光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永恒的著作,永享后人的敬仰与万世的荣光! 司马光从幼年时期就好史学,为官后,将战国和秦代的史 事编写成八卷, 进给宋英宗, 很受英宗赞赏, 命他继续编撰。为此特设一个史局,由他自己选用助手,他选定了刘恕、范 祖禹和刘攽作主要助手。当时北宋的局势比较稳定,政府收藏的书籍很多,他们可以任意参考。作书的方法是先尽量搜 集资料,将有关之事汇合在一起,称为 “丛目 ”。在详细占有 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略作整理,写成 “长编 ”,再进一步删成为 “广本 ”。这些工作, 是司马光和助手们共同作的。助手之间也有分工, 大致刘攽任两汉阶段, 刘恕任三国到隋,范祖禹任唐及五代。助手们协助作的长编和广本,分量还相 1 当大,最后由司马光一手笔削成书,如《唐纪》代宗以前部分,长编稿达二百多卷,最后删定为四十一卷。可见为编写这一部书,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都付出了很大的劳动。全书共三百五十四卷,包括三个部分,即正文二百九十四卷,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后来胡三省为《通鉴》作注,将考异散入注文中,目录实际是个提纲,远比正文简略,所以一般读《通鉴》者,只取正文部分,于是全书也就减缩为二百九十四卷。 北宋时期的政治局势虽然比较稳定,由于阶级社会中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被统治的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对于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时常起而反抗。早在太宗时期,就有蜀中主小波、李顺领导的起义。到仁宗时期,小规模的起义活动更多。在统治集团内部,党派之争常常炽热到表面化,当时称为 “朋党 ”,这种分歧,有时是因政见不同而发生争论,而多数是为了争权夺位。在对外方面,更有和少数民族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如北方的契丹,西北的西夏,西方的 羌人和南方的广源等, 在这些斗争中, 宋朝常常是得不偿失。以上这些问题, 即社会上动荡不安,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和边疆地区的安全问题,都迫使统治者要从各朝 的历史中总结经验,寻求解决的办法。所以司马光编这部书时,不仅重视政治和军事活动,凡与加强统治有关的制度、理论、用人、行政、礼乐、历数、习俗风气以及少数民族的历史等等,不论是正面的或反面的经验,都收入这部书中, 2 也就是以加强文官统治为归宿。 本来司马光为这部书拟定的名称是 “历代君臣事迹 ”,表明他是着重在 “君”和 “臣”的有关 活动。后来宋神宗对于这部书很感兴趣,认为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并且写了序文,于是改称为 “资治通鉴 ”。在书名中特别标出一个 “治 ”字,其目的也就十分明显了。 《资治通鉴》所取的形式称为编年体,按照年、时、月、 日的顺序记载史事,即以时间为中心,叙述有关史实的发生 和发展,可以追述往事,也可以附叙来事,文中有言有行, 有分析有评论,而不是像流水帐目那样机械地排年记事。这 个体裁创始于《左氏春秋》 (即《左传》 ),是我国最早建立 的一种史书体裁。西汉以后,由于司马迁编写了《史记》 ,纪传体成为古代史书的主要体裁, 编年体反落到无足轻重的地位。自从司马光编成了《资治通鉴》 ,编年体史书才重新为世人重视,其后多用这个体裁编著史书,并由此发展出来 纲目体和纪事本末体。 《资治通鉴》的成书,不仅复兴了编年体,并导致了几种新的史书体裁的产生,这在史书编纂学上是有重大意义的。 《资治通鉴》这一历史著作中的王朝更迭以及气势的盛衰 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司马光用一生的时光和心血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的一千三百多年之间的历史事 件,这部四百多万字的鸿篇巨制真可谓是十九年磨一剑,书中记录历代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地告诉大 3 家:清廉、中正、刚直、温厚、诚信、执著等等古人拥有的品质,在今天仍是万分可贵的精神,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高贵品质, 书中有多少精彩绝伦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与深深地思考,发人深省,令人拍案。 梦回千年,烽火硝烟的战国时代是一个崇尚诡术的时代,百家争鸣,能人辈出。然而成本最低、效果最好、杀伤力最 大的还是古往今来被人们一次次成功演绎的反间计。 反间计 有很多种表现形式, 然而无一例外的都是针对着人性最最脆 弱的部分 —— 多疑。何人不疑?更何况为君者?寡人、 孤家, 就是在说无有心腹相交之人啊。这里我不禁想起,中了敌人的反间计而最终失败的、也最为令人惋惜的便当属魏。魏据中原之地,富庶傲视天下群雄,如果能留住吴起、孙膑这两 位后世公认的战国时期最伟

文档评论(0)

137****0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