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给我们的启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倡导的儒家思想,深刻影 响着东方人的人生价值观念。孔子学而不厌,善于施教,给子孙留下修身 处世的准则,其家训家风成为很多中国人的行为规范。他被尊为圣人,其 思想源远流长,绵延不息。 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始于北宋至和二年(1055 年), 终于民国时期(1935 年),承袭了 32 代近 900 年。历代衍圣公都在孔府里 办公和生活,孔府的一景一品、一石一树,均受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泽被, 以及为政以德的孔氏家风熏陶。 在孔府西学门内有一口大铁锅,每天孔家的烧水户都会自带薪材烧水, 水沸即回,开水无人使用。虽然人们觉得怪异,但这是多年沿袭的祖传之 举,不得随意更改,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其实这水并非白烧,当 中蕴涵孔子“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深意。这句话出自《论语》, 意为见到完美的,自我比对还有什么差距,看见丑陋、邪恶的事应不为, 为则如同把手伸向开水,必须赶快缩回。衍圣公作为朝廷要员,经常与官 员宾客接触,难免会遇到一些 “不善”的人与事。祖辈就是要提醒子孙后 代时时拂拭心灵的杂草,日日修炼高尚的情操,保持敬畏,不心存侥幸。 孔府是住宅与官衙合一的建筑,在宅与衙分界处有一道内宅门,门里 面有一幅绘于明代的彩色壁画,上面有一头貌似麒麟的神兽,叫做“犭贪” (音同“贪”)。“犭贪”四周布满彩云,彩云之中全是被它占有的宝物, 但 “犭贪”并不满足,仍张着血盆大口,妄图将太阳吞入腹中,终因贪得 太多,难以承载,落了个葬身大海的下场。这幅画叫 “戒贪图”,其用意 是借“犭贪”的丑恶形象作为正心修身的家训,告诫子孙切不可贪婪纵欲。 孔府立下一个特殊家规:每当衍圣公从内宅出来路过照壁时,跟班差人必 须高喊一声: “公爷过犭贪了!”表面上是出于礼仪向外通报衍圣公要出 门,实则是提醒衍圣公到外面后,一定要以德为本、清廉俭朴。孔子的“过 庭之训”,可以说是士人阶层家训的代表之一。 1 孔府大堂、二堂是处理政务的办公场所,在其连接的穿堂厅内,有两 条长凳,本地人称之为 “冷板凳”。明朝时期,一代权臣严嵩被弹劾、朝 廷将要治罪时,他专程到孔府请当时的衍圣公出面为其说情。严嵩与孔府 关系非同寻常,严嵩的孙女嫁给孔子六十四代嫡孙孔尚贤,结成姻亲。权 倾天下的严嵩,因其倒行逆施变成万民唾骂、朝野共讨的罪臣,他想通过 衍圣公圣人之后的特殊身份,向嘉靖皇帝为自己说情免罪。严嵩急匆匆地 赶到孔府后,经仆人禀告多时,不见回音,就坐在穿堂厅的红色长凳上, 烦躁不安。严嵩坐等了一天,衍圣公孔尚贤不徇私情,始终不接见。严嵩 无果而返,没过多久就被朝廷查办,抄没了不义而来的家产。后人作诗:“敦 实红漆阁老凳,观者嬉笑讽严嵩。权奸当道多显贵,身败难求衍圣公。” 孔子三岁丧父,家道衰落,早年生活贫苦,受了很多磨炼,通过艰苦 学习,获取了多种才能,精通礼仪、长于音乐、博闻多识、谙熟武艺、通 晓军事。据《论语》记载,太宰曾问孔子的学生子贡:孔子是圣人吗?竟 然这么多才多艺!子贡给予了肯定回答。孔子后来说:太宰了解我吗?我 小时候生活很苦,地位低下,所以学会了很多下等的谋生技艺。出身富贵 的君子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有的。 孔子年轻时候,曾经向乐工师襄学习弹琴。师襄先教他弹一支曲子, 但没说曲子的名称,也没说作者是谁。孔子非常喜欢这支曲子,十几天人 不离琴,反复弹奏。师襄觉得孔子弹得很不错了,就想再教他另一支曲子。 孔子说: “我仅仅是会弹这支曲子了,但指法技巧并不熟练,还得弹 些时候,才熟能生巧。”孔子学琴不仅仅是学一门技艺,还在学琴过程中, 以补拙和苦学的精神,培养自己好的品德。他把这称为 “不弄技巧,以拙 为进”。 过了一些时日,孔子弹琴的技巧已大有长进,师襄又提出教他弹新的 曲子。孔子摇摇头说: “不行吧,这曲子虽会弹了,可是我还吃不透曲子 的精神,领悟不了其中的意境。还是让我再弹几天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对孔子说: “听你现在弹琴,韵味十足,真的 可以学习其他内容了。”孔子依然不满意: “虽然我熟悉了这首曲子,但 2 还不了解作者是什么样的人,没有做到和作者心意沟通。”至此,孔子进 入学琴的最高境界。 最终,孔子把曲子弹得十分传神动听,师襄听得如醉如痴。孔子说:“这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