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课件设计.ppt

高中历史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课件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到汉武帝时,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位年轻的皇帝,深知“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奋发求治的时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到汉武帝时,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位年轻的皇帝,深知“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奋发求治的时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 阅读以上材料,说出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并分别分析 这些内容为什么能迎合汉武帝的需要 * 汉代新儒学有没有可以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哪些又是在借鉴中需要摒弃的? 批判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儒家思想在古代是如何“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 又是如何 “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的? 课标要求 课标解读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 2、汉代新儒学的内容,被推崇的根本原因? 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考情分析 1、(2016全国Ⅰ ,24)《论语》与汉代“五经” 2、(2015全国Ⅰ,40 )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 3、(2014全国Ⅰ ,24)儒学影响下的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 4、(2014年江苏单科,1)新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发展 从考查方式来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涉及。 从材料形式上看,以古代文献资料为主,着重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信息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史料多为文言文,理解难度较大。 回顾篇------冷落与打击 ——春秋至汉初的儒学 1、先秦儒学的主张有哪些?为什么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会被冷落? 各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儒家思想倡导的“仁”和“德”对诸侯没有吸引力; 国家分裂割据,缺乏实施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回顾篇------冷落与打击 孔子:仁、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仁义、王道、礼法并施 2、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受压制 辉煌篇----新生与独尊 ——汉武帝时期的儒学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问题1:汉初奉行什么思想?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 问题2: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 政治:汉初面临王国问题、匈奴问题、土地兼并等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顺应了统治者的需求。 思考:独尊的为什么是“儒学”? 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 中朝 察举制征辟制 推恩令 盐铁官营;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发行五铢钱) 大败匈奴(卫青、霍去病);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刺史、酎金夺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的“有为” 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1、新思想来源 西汉所确立的政教体系,骨子里乃是法家的“尊君卑臣”,只是吸收了些儒家思想而已,可以说是“外儒内法”或“阳儒阴法”。 二、聚焦看---- 汉代儒学之新 特点一:以儒学为基础 外儒内法 兼采各家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