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七律艺术风格.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关杜牧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杜牧七律艺术风格 本文是关于 杜牧的文学文章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是晚唐重要的诗人 ,除了绝句以外 ,他的七言律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本文从“俊爽”和“拗峭”两方面具体论述了杜牧七言 律诗的艺术风格。 杜牧是晚唐非常重要的诗人 ,他和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他在诗歌、骈赋、散文、策论等方面均有建树 ,其七绝最为人称道 ,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 , 玉人何处叫吹箫。” ( 《寄扬州韩绰判)官等》等 ,摇曳多姿。事实上 , 他的七言律诗也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 ,吴乔《围炉诗话》云 : “杜牧 诗,唯绝句最多风调 , ――其七言律亦极有佳致。”这就明确地指出了杜牧七律的成就仅次于绝句。 杜牧的七言律诗 ,在他的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外甥裴延翰所编次的《樊川文集》二十卷 ,前四卷共收各体诗歌 261 首,其 中七律 57 首。如果加上宋人编次的《樊川外集》与别集中所收的七律,数量当更大。 关于杜牧诗歌的艺术风格 ,明代胡应麟《诗薮》中有“俊爽若牧 之”语 ,各家诗评也都肯定了杜牧诗歌整体呈现出来的“俊爽”之气 , 我们可以认为杜牧诗歌总的风格是“俊爽”。 然而同一诗人所写的不同体裁的作品 ,其风格也会在总的风格的基础上呈现某种特征差异。 文学分享 有关杜牧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推究杜牧的各体诗 ,其古体诗在“俊爽”的基础上显得“浓腴魁垒 ,笔酣句健” , 其七绝在“俊爽”的基础上更具有“远韵远神”的艺术魅力。就七律而言 ,刘克庄云 : “牧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后村诗话》)杨慎也说 : “ ( 杜)诗牧豪而艳 ,宕而丽 ,于律中特寓拗峭 ,以矫时弊。” ( 《升庵诗话)》可以看出 ,杜牧七律呈现出与其他各体诗不同的“拗峭劲健”的风格。 缪钺先生在《〈樊川诗集注〉前言》中也提出 : “大凡作律诗与绝 句,劲健者容易失于枯直 ,而有韵致者又多流于软弱。杜牧的作品 ,独能于拗峭劲健之中 ,有风华流美之致 ,气势豪宕而又情韵缠绵 ,把这两种相反的好处结合起来。 ”这就很精到地概括出了杜牧七律的艺术风格 , 即俊爽与拗峭的完美结合。 一、俊爽 “俊爽”本指人的才华出众 ,性格豪爽。《晋书 ?裴楷传》谓 : “楷 风神高迈 ,容仪俊爽。”这里所说的“俊爽” , 则是指杜牧诗歌所呈现出来的清俊爽朗、 劲健洒脱的美学特征。 内容上多表现为诗人救国救民的豪情壮志 ;艺术形式上注重雄俊之气的宏放畅达与情感的宣泄激 越,体现出一种浑然贯注而又奋发向上的气势 ;语言技巧上注重用字的音节铿锵、清丽明朗 ,以及巧妙运用叠字、数目字造成的爽落生动的效果。 (一)杜牧的七律常常表现出对国事自觉的关注和忧虑、批判和希望。他继承了杜甫的以七律为史的传统 ,其七律很多是反映了晚唐时期的重大政治内容。如唐武宗会昌二年 (公元 842 年 ),回纥乌介可汗 文学分享 有关杜牧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率兵南侵 ,人民纷纷南逃。杜牧有感于边民流离失所 ,朝廷无力抵抗 ,写了《早雁》 : 金河秋半虏弦开 ,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 ,水多菰米岸莓苔。 全诗以早雁为喻 ,句句写雁然句句喻人 ,表达了边民受侵略的悲苦。“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们灯暗数声来。”从雁影、雁声两方面穷极早雁失所之悲。而雁过汉宫 ,当政者犹沉湎私欲 ,无视民瘼 ,从中也可看出 诗人的讽刺之意。最后两句以安慰的笔调劝早雁时局未稳不忙思归 , 虽是对流民的劝慰 ,实是作者对朝廷不收复失地的讽刺 ,表达了杜牧对国事的批判忧虑之情。 河湟沦陷 ,边民涂炭 ,杜牧也是忧心孔急 ,写诗怀念河湟人民。“牧马驱羊虽戎服 ,白发丹心尽汉臣。 ”(《河湟》 )讽刺朝廷不思收复 ,致使“唯有凉州歌舞曲 ,流传天下乐闲人”。宣宗大中三年 (公元 894 年),吐蕃衰乱 ,河湟人民起义 ,唐朝廷乘机里应外合 ,收复三州七关。杜牧作诗《今皇帝一诏征兵 ,不日功集 ,河湟诸郡 ,次第归降 ,臣获观圣功 ,辄献歌咏》,有“听取满城歌舞曲 ,凉州声韵喜参差”之句 ,欣喜之情 ,溢于言表。《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句》歌颂了赵纵英勇战斗 为国牺牲的无畏精神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恨。其他如《皇风》、《过骊山作》、《故洛阳城有感》等都直接地表现了诗人 对国事政治自觉的关注和参与。即使是其他一些抒怀酬赠的诗作 ,也 文学分享 有关杜牧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大都间接地反映了诗人的经世致用之思、有才难报之恨。 杜牧诗歌内容上对国事自觉的关心和忧虑 ,在诗歌

文档评论(0)

152****6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