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四年级上全册课文理解: 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解读+重点背记清单(常考)
K1 、《观潮》:
课文是按照 潮来前,潮来时 ,潮来后的顺序描写的。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重点写“潮来时”时,按照 由远到近 的顺序。
★背诵重点语段: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张,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 上面这段文字中找出一组近义词是: 犹如——如同——好像
这段话主要写:潮来时,钱塘江大潮的 形态和声势(声音)。
划横线的句子 先写大潮的形态(样子、形状 ),从浩浩荡荡 这个词语知道的; 再写大潮的声 音,是从 山崩地裂 这个词语知道的。
★重点句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
(这句话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 “古”和“奇”,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而且是雄伟、壮丽、罕见 的景象。)
2.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天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用了 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形象地写了从 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 用千万匹战马 来形象地比喻 浪潮到来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 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 大潮来临时的 巨大的声响 。真是“天下奇观。”)
K3 、《鸟的天堂》
作者是著名作家 巴金。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 两次经过“鸟的天堂”
1
的所 所 。分 是 傍晚 候静 的大榕 和早晨 候 的 景象 。表达了作者 大自然 的 和 美之情。形容大榕 的 有:高大茂盛、充 生机、独木成林、枝繁叶茂
★背 重点 段:
1、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 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找出一 近 : 好像——似乎“那么多的 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 隙”描写大
榕 枝叶繁茂 ;“那翠 的 色, 明亮地照耀着我 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 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 ”描写大榕 枝叶茂盛,充 生机, 儿 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境 。
划 句子的理解:榕 叶子的 色 得 亮 , 人以翠色欲滴 的感 。作者从 色中感受到 有一种生命力在涌 , 美榕 充 活力的蓬勃生机 。
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 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两个“ 到 ”用得非常恰当, 明 的数量多,叫声 。
用“大、小、花、黑”写出了 儿的不同 形 和 色。运用一个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突出了 的 姿 各异 。
2
“应接不暇”是指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应接不暇” ,鸟儿多,飞得欢,看都看不过来。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从朋友那听来的对大榕树的称呼,第二个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作者亲身体验到这里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从而发出的由衷赞叹。
K5 、《古诗两首》
宋代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与“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的意思相接近。与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画杨桃》一样, 告诉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缘:因
为。
2、宋代诗人陆游写的《游山西村》一诗中,千古流传的诗句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形容 陷入困境,似乎已经没有希
望,忽然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 腊酒:腊月酿的酒。 豚:
猪 疑:怀疑
K6 、《爬山虎的脚》 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教育家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
课文重点部分是第 3~5 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 爬山虎茎上的卷须 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
向上爬的。它长在“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它的形状是“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如新叶。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通过“ 触、变、巴、拉、紧贴” 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了爬山
3
虎爬墙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 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从“ 小圆片、巴、萎、灰色 ”等描写中,我知道作者是从“ 形状、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单螺杆空气压缩机说明书2012版浪潮.pdf
- 《音乐赏析》课件第二节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ppt
- 2025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0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4景区观光车及驾驶员配备工作指南.docx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课(ppt).pptx VIP
- 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经典好题专项(反比例函数)练习(附答案).pdf
- 09年三明数学中考试题.doc VIP
- 【66安全文库】201高危行业(化工、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应知应会手册.docx
- 中考数学及格冲刺1.doc
- 2025年无人机驾驶员(五级)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综合卷).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