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任务4.1 自然之象―中国古代书画艺术 自然之象——中国古代书画艺术.docx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任务4.1 自然之象―中国古代书画艺术 自然之象——中国古代书画艺术.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生活的画卷——中国古代艺术 中国古代艺术是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早在传说中的五帝时期乃至更为久远的时代,就已经出现原始的音乐、舞蹈、绘画和雕塑,原始彩陶和青铜纹饰紧步其后,形成远古艺术的两个高潮。秦汉以后,各种艺术门类争奇斗艳,百花齐放。中国古代的艺术全面繁荣,飞速发展,在中国的历史上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狂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第一讲 书法艺术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与埃及圣书字、古代苏美尔文字、原始埃兰文字和克里特文字等,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由于书写的线条性和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图画性,书法就是线条和布局的艺术。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在中国文化里,书法象征了宇宙自然之美。 汉字约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最早的是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刻在龟甲和个别石器上的二十多个刻符,从那开始,汉字的形体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发生了演变,经历了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春秋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汉代隶书、魏晋之后的楷书、草书、行书几种字体,在书写和构造方面,不同字体的书写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 甲骨文 商代甲骨文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王懿荣发现,至今出土15万片左右,其文字大多属于商代后期。1977年在陕西岐山县周原地区,又出土了西周早期甲骨17000多片,除少数有文字外,大多无文字。商、西周甲骨文是用刀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内容多为占卜记录。 从结构来看,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象形、指事、会意等结构方式在甲骨文中已经具备。 甲骨文一般是用刀刻的,所以笔画瘦硬,多有方折,布局错落有致,它的书写还不是很固定,有横书,直书,有左行,有右行,一般以直书左行为主。不同时期的甲骨文,在书法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或雄伟俊迈,或纤细谨密、或草率粗放。这些风格上的差异,也成了甲骨文断代的依据之一。 比较著名的甲骨文有《大骨四版》、《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四方风名刻辞》,都是含有艺术素质的精美的书法作品。 郭沫若曾对甲骨文的艺术成就给予过高度评价:“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细者于方寸之片,刻文数十;壮者其一字之大,径可运寸。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 金文 金文是铸刻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一般认为,它起源于商代,盛行于周代。钟多是乐器,鼎多是礼器。铸刻在上面的文字,多为记事或表彰功德的内容。这种铭文,有的是凹下去的阴文,有的是凸出的阳文。前者称为“款”,是刻的意思,后者称为“识”,是记的意思。所以金文也可统称为“钟鼎款识”。 金文一般是先用毛笔书写,再翻铸在青铜器上的。前期风格近似甲骨文,如西周时的《大盂鼎》(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 77.8厘米其内壁铸有铭文 19 行 291 字 ,记述康王命盂管理兵戎,并赐给香酒、命服、车马及1700余名奴隶之事)铭文,笔画往往首尾尖细,中腹肥重,字形大小、斜正不一,多具变化,风格尚似甲骨文。 后期追求典雅华美,行列整齐,字形比甲骨文端正均齐,线条也更圆浑丰润。 如1977年出土的《墙盘》铭文,盘是盛行于商周时期的一种青铜盥洗用具,上面多铸有铭文。《墙盘》铭文分为两段,前段称颂西周六世先王及时王的业绩,后段列史墙家史,铭为史墙手笔。其笔画圆匀,起笔、收笔、转笔多为圆笔,字的结构更加紧密、平稳,章法上也比较讲究字距行列。 比较而言,甲骨文自然稚拙,金文庄重雅正。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邓以蛰称赞道:“至于钟鼎彝器之款识铭词,其书法之圆转委婉,结体行次之疏密,虽有优劣,其优者使人见之如仰观满天星斗,精神四射。” 小篆 许慎《说文解字》中释“篆”为“引书也”。这里的“引”含有延伸、绵长之意,所以古人讲盘香燃烧时缭绕的烟缕称为篆。小篆形体长方,用笔圆转,结构均匀,其笔势瘦劲而俊逸,体态典雅而宽舒,具有纯表现性的视觉特点,艺术意韵深厚。 秦代,小篆是官方字体,广泛运用于刻石、刻符中。现在所能见到的秦汉文字,除了简牍,最多的是石刻,这是由秦始皇刻石颂德开始的风气,引领了两汉碑碣刻石之风的盛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秦代的《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作,现分别保存在泰安岱庙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文字虽然斑驳陆离,但还能看到其书法骨肉均匀,用笔舒展有致,端庄凝重的特点。 两汉时期的小篆多用于碑刻、铜器上的铭文,书法结构有疏有密,或秀丽或浑厚,加上书、刻结合,有许多墨迹不能及的意趣。另外,两汉时的砖瓦文字也大多用小篆,书写随形布置,匠心独运,充分表现出小篆的装饰美。 清代邓石如的篆书比较突出,他以李斯等人的小篆为基础,参照汉魏一些碑刻的笔意,自称一家。在他之后,学篆书者无不取法于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