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画面,读出情彩。 2、会翻译,会背诵。 3、体会“吴均体”“诗中有画”的特点。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画面,读出情彩。 【教法学法】 朗读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师板书课题作者,生在笔记上写。请一生解释课题。 生:和……朱元思写信。 师:“与”,应解释为“给”,“与”有“和”的解释,书,有写的意思,但是在这里是名词,应该是“信”的意思。你连起来解释一下。 生:给朱元思的信。 师:非常棒!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吴均给好友朱元思写的一封信。 二、读,讲,析。 1、这是一篇骈体文。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校正字音:缥,窥,湍。 师:这封信美不美?一封信居然还写得如此美!下面我们一齐,齐声把全文朗读一遍。注意,刚才纠正的字不要再读错了。 生:(高声齐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学习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色。 师:通过大家的读,我也似乎看到了吴均书信中描绘的那既秀丽又壮美的景色。大家应该知道,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篇好文章如果按十分计算的话,那么,朗读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应该占到七分。刚才大家的朗读就是如此。听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开头两句,应当显得特别大气,眼界非常宏观;中间两句,要显得特别自在;而“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的态度,非常陶醉。来,跟老师一齐读。 指导朗读: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显得特别大气,眼界非常宏阔。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以缓慢的速度,舒放的语气吟哦出顺流而下的那份悠然、惬意、自在、从容与陶醉。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带着欣赏的态度,吟哦出那份陶醉、赞美与向往。 师:看看,老师是没有看书,背诵的,试试哪位同学能够背诵过。 (一分钟后有同学举手。老师示意他背诵。) 师:全体齐背。 (学生琅琅而背。) 师:翻译一下,说说意思。 生:风烟都干净了,天和山呈现共同的颜色。跟从着流水飘荡,任意地向东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地,奇山异水,天下最好的。 展开想象来诵读 要求——在我们的大脑中想象出文章描绘的优美画面,再把画面中的意境读出来。 师:风烟,没有译出来,是风和烟,还是风的烟?是风和烟!人怎么跟着流水飘荡,是游泳还是乘船?任意,应当是随它的意,随水的意,任凭的意思,任凭流水把我冲到东冲到西。许,是来的意思,左右的意思,不是多,一百许里,就是一百来里地,一百里左右。我们再展开想像来诵读。在我们的大脑中,要想像,天空中万里无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颜色。我吴均坐在船上,跟随流水飘荡,随着水流任凭它把我带向东带向西。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百来里呀,全是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我吴均真是看不够。(情不自禁唱起来)‘船儿哟,你慢些走呀,慢些走’,让我把这美丽的富春江看个够……(学生响起热烈的掌声)。 (边教师示范背诵,边学生背诵。) 师:这是总写,还是分写? 生:是总写。 师:富春江总体特色是什么?课文中四个字可以具体来概括。注意具体概括。 生:是“奇山异水”。 师:或者叫做“山奇水异”。那么,接下来,就应该分别来写,山之奇,水之异。 3、师生共同理清思路:总——分 先总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后分说:水之异,山之奇。 4、学习第二段:水之异。 指导朗读: 读(背)出情彩来——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要带着新奇的神情,欣赏的态度,有点悠然的细微情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要绘声绘色,读得粗重浑厚,语速略快。 师:我们再一同来背诵,先背诵“异水”部分。 (学生很快背诵过了。点名一生背诵。) 师:齐背。 (又响起琅琅的诵书声。) 师:写了几方面? 生:三方面。 师:哪三方面? 一生:先写水色和水深,然后写水清,再写水急。 师:总起来,是写三方面,水色、水清、水急。再背诵,背出情采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带着非常新奇的神情、非常欣赏的态度来诵读,要有点悠然,读得稍微细微。“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要绘声绘色,读得粗重、浑厚。 (生齐读) 师:“甚箭”“若奔”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甚箭,是甚于箭,比箭还快速。若奔,像奔马一样。 师:“于”字在这里省了。看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夸张和比喻。 师:大家看看以上写“异水”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前两句是直接描写,后一句是间接描写。 师:还有吗?比方“动态”与…… 生: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一句是动态描写。 师:动静两两结合,直接间接描写两两结合。所以,才如此美妙。再诵读。 (学生又响起琅琅书声。) 6、学习第三段:山之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