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 第一节 影院时期的纪录片 第二节 初期的电视纪录片( 1958 — 1978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初步繁荣 第四节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面稳步发展提高 对中国来说,影视是现代文明,是舶 来品。诚如第一章所述,影视艺术的上层 建筑属性决定了它必须与自己依 附的经济 基础相适应。何况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 的有着数千年连续文化传统的国家,吸收、 消化外来文化的能力 极强。 第一节 影院时期的纪录片 1958 年 5 月 1 日,我国内地第一家电视 台北京电视台开播,当天第一个小时的节 目就有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 《到农村去》。 第二节 初期的电视纪录片 ( 1958 — 1978 ) 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我国纪录片 创作长期存在的选材面窄、手法陈旧、样 式单一等问题,在改革开放开始后迅速改 观。纪录片的主要用武之地开始转向电视。 第三节 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 初步繁荣 20 世纪 90 年代拍摄的《望长城》开启 了中国纪录片创作新阶段。 《望长城》( 1991 年, 12 集,制片人陈 汉元、郭宝详,总编导刘效礼,总摄 影韩 金度,编导亦平、魏斌,主持人黄 宗英、 焦建成、王益平等)是一次空前成功的探 索。 第四节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全面稳步发展提高 一、数量大增 多级办电视,频道激增,创作队伍激 增,为纪录片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专业性纪录片频道和成批纪录片专栏立足 稳定,影响扩大 1993 年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编辑室》 和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相继开播,以 纪实风格作品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反映小人 物命运和市民苦乐的优秀作品成为人们街谈 巷议的话题。 三、视听并重纪实理念与方法普及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周恩来总理在审 看新闻片时问道 :“ 能不能让人们在片子里听 到老百姓自己说话的声音呢 ?” 国家领导人 的期望,纪录片人的奢望, 经过了近半个 世纪的努力,终于随着物质技术条件和艺 术观念的成熟成为现实。 四、纪录片佳作屡创收视率记录 在泛娱乐化电视传播激烈竞争中,不 时爆出纪录片创收视率新高的新闻。 五、传播使命与审美追求的统一 我国的纪录片创作环境有自己的特点, 主力军、重点宣传任务、财力和传播渠道, 都在主流媒体 —— 国家台手中。 六、反映现实的力作彰显舆论功能 在影视传播中,纪录片具有新闻与艺 术双重属性,也具有两者的多重功能。 七、拓宽选材广度,弱项题材趋热 与国际上先进国家比较,我国纪录片 的主要差距表现为以低成本社会报道片占 多数,题材范围极度狭窄,有的题材品种 甚至长期空白。 八、辅助性艺术技巧的积极探索 不管是哪种形态的纪录片创作,都会 遇到现场拍摄受局限的难题。于是,便出 现关于“摆拍”、“补拍”、“重拍”、 “创造性处理”、“情景再现”、“三维 动画”和“影视剧画面”代替等手法是非 的国际性长期争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