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初中音乐_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的表达民歌风格的实践能力, (2)有感情的背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游戏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深入体会作品的风格特点并表现作品。 (2).在民歌《凤阳花鼓》的学习中,用聆听作品找出骨干音等方法辨别民族五声调式。在歌曲分析中,探究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演唱体验和实践中,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 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凤阳花鼓》。 2. 难点:准确把握民歌《凤阳花鼓》的风格并加以表达,会用简单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视频导入:师播放凤阳花鼓介绍的视频导入,通过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教师用 引出课题《凤阳花鼓》 二、新课 (一):凤阳花鼓介绍 1. 花鼓: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表演者通常为一男一女,一人执锣,一人击鼓,边 歌边舞。举例:湖南花鼓,扬州花鼓,山东花鼓秧歌等。凤阳花鼓成为自娱自乐的工具,每逢喜事,迎接宾客时凤阳人总要表演一番。 (二):新歌学唱 :1. 初听歌曲《凤阳花鼓》 师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生:欢快活泼的......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同时找出歌曲中没有学到过的节奏型。 生:切分节奏。教师讲解。 3哼唱旋律:师生齐唱旋律,教师接龙哼唱旋律,找找旋律的两个乐句的关系,揭示鱼咬尾,教师讲解。 4分组哼唱旋律,一部分学生哼唱旋律,一本分学生找找歌曲中出现了那几个音,揭示五声调式,讲解五声调式。 5加入歌词演唱歌曲:师弹琴演唱歌曲,学生唱完之后找出衬词,讲解衬词。 6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7分组表演歌曲。 8让学生创编歌曲。上台表演。 三创编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填写五声调式的音,组成旋律。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两种不同的演奏形式的凤阳花鼓,师播放视频。 五【小结】 凤阳花鼓虽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朴实的像山间的一缕清风,记录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这些民间音乐也需要我们继续传承下去,让他们焕发出新的光彩。 。 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已不满足于教师对课本的简单重复,更加偏重于形象思维,对片面、零碎的教材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同时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独立思考、辨别是非、分析问题能力不强,但生活中音乐又是学生每天接触到的,有些也是学生会产生困惑的,所以学生渴望能通过一些途径来了解各种音乐。老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在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的同时,注重音乐的升华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对于音乐课的课程设置方式、学习基本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效果分析 1教学时间把握,相对不够好,之前在教学设计中有有关五声调式填写的这一环节,感觉给学生讲解的不够,相对用去较多的时间,所以感觉在后面拓展环节有一些草草结束。 2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我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主要用途是为了:吸引同 学们的注意力,引出今天学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也无形中让同学们掌握到《凤阳花鼓》;中可能是刚开始上课,学生们看到很多老师来听课,感到紧张,所以热情不是非常高涨,我也没能完全带动起学生,这也是我教学经验不足的体现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中 的歌曲《凤阳花鼓》。《凤阳花鼓》又名凤阳歌,是安徽省民间小调,因最早流传于凤阳而得名,后流传到江西,被称为《打花鼓》。历史上由于淮河流域经常闹水灾,百姓迫于生计,只有四处逃荒,沿村乞讨。民间艺人口唱小曲,身背花鼓,手持小锣,挨家挨户边舞边唱。 表达了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生活的一种心情。充满安徽凤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全曲是单乐段,五声宫调式,起承转合的四个基本乐句的旋律采用“鱼咬尾”式的发展手法,乐句与乐句之间连贯绵延,流畅自然。衬词部分是模仿花鼓的象声词,极度渲染了欢快的气氛,略带有跳跃性,非常有韵味特色。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的表达民歌风格的实践能力, 2有感情的背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1.利用游戏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深入体会作品的风格特点并表现作品。 2.在民歌《凤阳花鼓》的学习中,用聆听作品找出骨干音等方法辨别民族五声调式。在歌 曲分析中,探究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演唱体验和实践中,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 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凤阳花鼓》。 2. 难点:准确把握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