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说课学习教案稿文本.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 品味文学作品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 品。”本文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作者描绘 的荷塘月色,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典雅,艺术技巧纯熟、 自然,是一篇经典的美文。鉴于以上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 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寻求宁静、向往自由的思想感 情;品味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 2、知识目标:学习巧妙的语言修辞,情景交融的艺术 手法。 3、能力目标:训练朗读、分析、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 鉴赏语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 通感的学以致用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年龄、心理特 征(感性思维为主) ,拟采用诵读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讨 第 1 页 论法。声情并茂的配乐诵读法:此法可使听众渐入佳境,引起共鸣。图文并茂的直观演示法 : 利用多媒体打出荷塘月色图幻灯片,配合语言描绘,视听结合,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 官和想象, 使学生多角度感受到美。 合作互动的设疑讨论法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中探讨。 三、说学法 : 教学相长, 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自学自我提升。 2、 多模仿示范朗读,是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 3、 深入研读课文,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思辨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2 分钟) 1、拟用旧知识导入法,让学生列举关于“荷”“月” 的古诗词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污泥而不 染”“月上柳梢头”“月儿弯弯照九州”,等等。 2、明确 本堂课教学目标为赏析语言美,感受画面美。 (二) 4、 5、6 段课文分析( 33 分钟) 先介绍作者是为了排遣不宁静的心情,选择了独游荷塘, 然后自然过渡到 4、 5、 6 段荷塘月色的学习。 (一两句简单 的过渡必不可少,即可突出重点,又保证课堂结构的完整性 和严谨性。) 第 2 页 1、朗读训练( 8 分) 课前预习已整体感知文章,课堂设计配乐朗诵,加深美 感印象,可挑选学生代表与老师一起声情并茂的朗读,并进 行点评。 2、赏析语言美,品味画面美( 25 分) 提问:这几段写了什么?都说它美,它美在何处? 理论依据:美感是一种心理现象,美感产生的生理基础有视、听、味、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品味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想象,这种美的想象属于心理学中的再造想象,即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进行的想象。一句话,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想象,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间,才能深刻品味到这种美。 ⑴语言美 本文语言突出特点,运用大量修辞手法,神采飞扬,其中的博喻、叠词、通感为重点,对此学生却较生疏。 ①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使得意象更形象,如文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如此光洁、莹润、精致的荷花,你能不多看几眼吗? 学以致用:发挥想象,仿写或扩写,写出你心中的荷花 (仿写、扩写是高考考察的语文能力之一) 第 3 页 ②叠 切入角度:用音 的 鼓打 奏方式 略叠 独有的韵律感,如“曲曲 / 折折”“阴 / 森森”“脉脉” 奏分 是?? ( 学生会用手指叩响桌子去感受叠 来的音 美感,荷塘月色的灵 逸。 ) 外拓展:《 》中的大量叠 ,如“关关雎 “桃 之夭夭,灼灼其 ”。 ③通感: 明确定 和用法,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 沟通起来, 借 想引起感 移,典型例句如,“微 ,送来 清香,仿佛 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乃是嗅 , 歌声乃是听 ,作者将两种感 互通, 者通 想、想象得到了嗅 、听 上的双重美的享受,似真似幻,若 若 、扑朔迷离。 外拓展: 中国古典 中有大量的通感 象,注意 累。如杜牧《秋夕》“天 夜色凉如水” 宋祁《玉楼春》“ 杏枝 春意 ” 学以致用:当堂造句,巩固消化, 文笔。 ⑵画面美 言的美即表 出了画面的美, 板 。 根据学生 美的体 以及老 的 ,列出本堂 的主 第 4 页 板书,见第 3 页。 第 5 页

文档评论(0)

158****38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