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初中语文_《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教学设计 第21课 《孟子二章》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孟子二章》里的一篇课文。孟子的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 本文是被历代传诵的议论文名篇之一, 文章从个人成才事例类推到国家治国的道理,阐明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个中心论点。全文逻辑严谨,结构清晰,论证充分, 文采丰富本文放在这里对前面所学习的文言文有巩固作用, 也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孟子的 《鱼我所欲也》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生动精辟的语言值得我们学习, 其阐明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 好材料 。 二、课程标准 1.积累文学常识,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辩证地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流畅的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能正确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 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及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重要观点及其积极的教育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学常识,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重要观点及其积极的教育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经典咏流传》中龚琳娜吟唱《离骚》。(学生欣赏《离骚》) 教师:一曲《离骚》,将我们带到经典中去感受诗人的浪漫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同聆听古人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板书课题: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交流预习成果: “我会读”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指名读,强调纠错,齐读。) 畎 亩 ( ) 傅 说 ( ) 胶 鬲 ( ) 行 拂 ( ) 拂 士 ( ) 曾 益 ( ) 2.“我知道”介绍作者孟子及《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王道)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四)初读课文,整体理解: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指名读,其余纠错,教师引导。 3.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再读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疑难词句。 .齐读课文,找感觉,教师指导。 2.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 3.再次让学生齐读全文。 (五)再读课文,细化深入,总结归纳: (一)通假字 1.曾,通“增”,增加 例句:曾益其所不能 2.衡,通“横”,梗塞,不顺 例句:衡于虑 3.拂,通“弼”,辅佐 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苦:使痛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 劳:使劳累 例如:劳其筋骨 饿:使饥饿 例如:饿其体肤, 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例如:空乏其身 忍:使坚韧 例如:动心忍性 乱:使受到阻扰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2.动词用作名词:入:在国内 出:在国外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名词用作动词:过:犯错 例如:人恒过 4.一字多义: ?拂?: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征于色,发于声 ???? ???????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困于心,衡于虑 (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明确: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 才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