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再见了,亲人》《桥》重点知识梳理.docVIP

14《再见了,亲人》《桥》重点知识梳理.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再见了,亲人》重点知识梳理 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再见了,亲人》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1、课文写到了大娘,小金花和大嫂。大娘冒着炮火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小孙孙;小金花救出侦查员老王,却失去了母亲;大嫂为志愿军战士挖野菜,失去双腿。从这可以看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付出的代价,体会到他们的亲情,真情和深情,他们是志愿军的“亲人”。同时体会到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战斗、流血牺牲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2、重点句子分析 (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这里的“雪中”是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2)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表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为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样高的代价”是指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3、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都是以请求的语句开头,反问句结尾,中间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 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4、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用反复呼唤的方式来表达。“再见了”说明“依依惜别”,“亲人”表现“关系亲密”;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的眷恋”。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5、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6、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15、《桥》重点知识梳理 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微型小说。它记叙了洪水来临之际,老书记临危不惧,指挥群众有序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被洪水冲走,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赞扬了老书记在危难之际临危不惧、沉着镇定,不徇私情、勇于牺牲的精神。 写作特色: 文章在表达上有四个突出特点:1、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2、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3、注重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群体描写突出主要人物;4、用对比的写法加强表达效果。 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1-4段):黎明时分,村庄突然遭遇洪灾。第二部分(5-13段):洪水逼近时,老汉先人后己,组织村民撤离,并从中拉出一个小伙子,把他排到队尾。第三部分(14-23段):桥塌了,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冲走。第四部分(24-27段):洪水退后,一位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 课文为什么以“桥”为课题? 答:课文中的桥一是指村子北面的窄木桥,它是人们在危难之时唯一的求生之路。二是指老支书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村民送上了逃离死亡的桥,以自己的身躯筑起一座不朽的“生命桥”,一座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永不坍塌的 “桥”,所以课文以“桥”为题目。 ? 重点句段: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从这句话可以感受到老汉冷静、威严、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 2、“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这句话写出了当时木桥即将断裂的危急的情形。 ?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档评论(0)

xxxq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