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趣味因子 收获创新思维.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播撒趣味因子 收获创新思维 浙江省常山县青石镇中心小学 毛美君 一道数学思考题的教学案例与反思对于思考题,很多教师通常重视它的练习功能,很少留意它本身所蕴涵的潜在功能与教学魅力,并挖掘它所带给学生“数学思考”方面的更多的积极意义以及教学之外的启示,下面这个案例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案例: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九册第八页的思考题,用一根绳子将6个苹果每隔0.2米系上1个,如图,吃掉一个仍用这根绳子将剩下的苹果每隔0.2米拴上一个,如果绳子不剩,应该怎样拴?(请画图表示) 生1:现在每段绳子长是0.25米,因为6个苹果吃掉一个后剩下5个,就是有4段,而长度不变(1米),所以每段长只能是0.25米,根据0.25×4=1,刚才举手的同学都说每段是0.25米长。 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没有举手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再把题目看一遍。 马上有同学把手举起 生2:生1没有看清题目要求,书上要求我们将剩下的苹果每隔0.2米拴上1个,如果绳子不剩,就该怎么拴?也就是说每段长是0.2米,要求我们怎样拴?(下面很多同学责怪自己马虎) 师:你看得仔细,可你知道怎样拴吗? 生2:我暂时没有想出来。 过了好一会儿,仍没有人举手(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 师: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提示吧____画图表示。 片刻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 生1:吃掉一个,将剩下的一段剪掉不就好了,(这时许多学生却说不行,它是问我们怎样拴?) 生3:老师我有一个办法,不知对不对? 师:能不能到黑板上画出来看看? 于是生3到黑板上画了2个图,如右图所示,并解释:6个苹果少了一个,就变成黑板上这样了(5个),要求每段长还是0.2米不变,我想把后面第5段绳子(多出的那一段)折回去,并在第4段上(后图)就符合要求了。 师:同学们,你们想想看,生3的这种想法可以吗? 下面有人说行的,又有人就不行的,多数人不敢表态。师: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分小组讨论,不一会儿有人举手。) 生4:不行的,这样不符合要求的,如果这样可以的话,那还需要动脑筋吗? 师:生3很会动脑筋,但根据题目要求,将它折回去是不符合要求的,一会儿生3又举手了。 生3:我把那段剪下来,系在中间……(不等生3说完生4抢着说) 生4:不行,不行,折在第四段与中间一样不符合要求,听了生4的话生3默默地坐下了,一会儿,大概受生3的启发,生5把手举得高高:“我知道了!” 生5:我把后面一段剪下来,再平均分成2份后,分别拴在两头苹果上。 师:这样行吗? 生6:这样也不行,变成6段了,并且这2段中每段只有0.1米了。生6一边听一边看看书,一会又举起手。 生6:我把刚才剪成的2个半截绕在一起,打一个结,这样每段还是0.2米。 师:你们听明白吗? 没有人回答,有人点点头,有些人在思考是否可以。 师:请生6到黑板上画出来看一看。 生6画:如右图。 生7:不对,这段这么长,不止0.2米。 生6:反正把两头接起来,但我用曲线表示一下。 师:到底怎么画呢?一根绳子把2段接起来是一个什么形状呢? 生7:两段接起来就是一个圆了。 生6:我会画了,并跑到黑板上重新画了起来。 师:怎么样?这种拴法符合题意吗?(生多数说符合) 这时,又有一位学生举手了,并说:“我的方法不和他一样。 生8:我不把那剪下来,只要把右边那段绕过去连在左边第一 个苹果上就可以了,他那种方法麻烦。 下面就有人说:是呀,是呀,这样更简单。 又有人说:这么难的题目,原来这么简单、好懂呀,以后不 怕思考题了…… 师:是呀,其实思考题并不难,关键是(故意不说),学生接着说:看清题目要求,认真审题,肯动脑筋,画图辅助分析…… 反思: 综观上述片段,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我们要了解编者的意图,改变对思考题的看法,重视思考题教学,尤其是要在教学时间上给予保证,而不能“蜻蜒点水”般的把答案告诉给学生,应让思考题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2、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探究发现和感悟,对思考题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其学会思考题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述案例中,学生不仅学会怎样拴苹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发现了点数与段数的变化规律:在一条直线段上,苹果数(点数)-1=线段数,但在一个圆上拴苹果,苹果数(点数)=段数。 3、课堂是知识传递的驿站,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殿堂,学生在探究拴法的过程 中他们不但经历了“山穷水尽”的困难,而且品尝到了“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悦,尤其“用心呵护学生的创新火苗”是这个案例的点晴之处,关注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