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使至塞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初中语文_使至塞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使至塞上》课堂设计 学习目标:诵读领略诗歌雄浑开阔的意境,品味王维复杂的内心情感。 学习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一、导入语。 师:上课之初,老师先给大家看一组边塞风光的图片。边塞的风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空旷 生2:辽远 师:唐代王维曾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然而,在诗歌中,就有一类诗歌却以大漠雄奇风光与壮烈的边塞生活而独树一帜,那就是边塞诗。青年时期的王维,就曾经亲自到边塞,留下一首绝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 (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 师:从题目中我们能了解到什么内容? 生:出使到边塞 师:谁出使到边塞? 生:王维 师:王维大家应该不陌生了吧,把你了解的王维的知识告诉大家。 生:王维,唐代诗人,画家,蒲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后人称之为“诗佛”,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禅意。宋代文学家曾经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王浩然并称王孟。 师:这位同学对王维的介绍已经非常全面了,老师把他的知识归纳了一下,同学们齐读,加深印象。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晚年无心仕途,崇信佛教,所以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的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三、读出诗味。 1. 师:诗歌的学习重在朗读,那就让我们今天的学习从朗读开始。同学们快速的看一下,有没有哪一个字的读音是你拿不准的? 出示: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两字应该读什么呢? 师:这个地方应该读“jì”,一人一马之意,燕然山,一声,我们学过的“燕然未勒归无计”。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没有了,就让我们再放声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 第一次读:齐读。 教师评价:读得很好,字正腔圆。可是要想读好一首诗,除了读准字音,还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读出情感,读准节奏。 2.第二次读:请发言的同学读。 师:感觉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不好。 师:其实你读得还不错,你读准了节奏,但是没有读出情感。其实读出情感是对朗读的最高要求,要想读出情感,还得读出诗的韵律、诗的味道。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第三遍读,老师示范读。 师:老师给你,也是给大家朗读一遍,大家听听看,应该怎样读出诗的味道?你能发现老师是怎么处理声音的长短、高下、轻重和语速的快慢的? ——││—?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平声之美”,平声有绵延之感,含强调之意。平声即现代汉语中的一二声,仄声即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接着教师点拨“入声之奇”,入声字短促有力,含顿挫之意。并且教师教给学生一首古诗词朗读技法歌诀“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平声吟长仄声短,韵字平仄皆回缓”, 古诗朗读的一个规律: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根据平仄和诗歌的内容含义来调整声音。大家自由练习一下。 四、读懂诗心。 (一)《使至塞上》寻迹 作者出使“至”塞上,去了哪些地方?请你迅速找出诗中所涉及到的地名。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了解一下。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特别注意:长河:黄河。 (出示地图,这次出行近十万里) (二)《使至塞上》寻情 师:整首诗歌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我想问大家的是,你们认为王维此次出使边塞,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默读全诗,静静思考,细细品味:你从 词语/意象/诗句中感受到了作者 的情感? 请你以 这是一次“ 的边疆之行”说一说你的发现。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作者表面上是去慰劳崔希逸,实际上他是被排挤出了朝廷。Ppt链接背景。 开元二十三年(735),王维在张九龄的举荐下,出任右拾遗。二十四年(736)张九龄被罢相,次年贬为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皇帝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Ppt链接蓬的介绍,指名读。 “蓬”,草名,外呈圆形,似草球,遇风卷起飞旋,枯后往往于近根处被风折断。又称“飞蓬”“飘蓬”“转蓬”“孤蓬”。 师:此时的王维和“蓬”有怎样的相似之处?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