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民间妙对故事集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粤东民间妙对故事集锦 二百多年来,粤东潮州民间出了不少妙对对联的传说故事,这些妙对故事,成了民间人们茶余饭后少不了谈论的话题。下面选讲几则,以飨读者。 高秀才撰联讽时弊 清朝年间,粤东潮阳县和平乡有个叫高美的秀才,天资聪颖,擅长作对联讽刺时弊,在民间被传为佳话。 以前,和平乡每年都有“施孤”这一风俗,费用均由群众筹集。有一年,农作物失收,“施孤”风俗照样进行。群众对此感到力不从心。高秀才十分体察民情,善解民意,遂写了一副对联贴在乡里寨门头予以讽刺。 联曰:只为物贵莫嫌少;却是民穷无奈何。 第二年风调雨顺,“施孤”前筹集的钱物有所增加。于是,高秀才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寨门头,联曰:神满意,鬼满意,我佛更满意;男诚心,女诚心,大家都诚心。 人们看罢对联,无不称赞高秀才才思敏捷,对联讽刺时弊可谓入木三分。 张铿秀才谐联启迪人 张铿秀才是清代粤东潮阳县四大富豪之一的张勋的孙子。此人才思敏捷,妙语连珠,所作的对联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给人以启迪。 有一年,潮州闹旱灾,乡里族老提议于农历七月盂兰盛会施孤时请来戏班演戏答谢神明,祭祀孤鬼。“施孤”那天,谢神戏即将开演,神棍们准备登上祭坛入座点化孤鬼。此时有人发现,施孤棚上没有贴对联,这在民间祭祀活动中是不合规矩的。神棍们都说:“你们不是请张铿秀才写对联了么?”族老忙命人带着银子和红纸请张铿秀才写。张铿秀才听那人道明来意之后,慢条斯理地说道:“润笔费就免了,对联待我写好之后派人送过去好了。” 过了片刻,张铿秀才的两位家人提了一桶浆糊来到孤棚前,将张铿秀才写妥的对联贴上,联曰:佛法无边戏弄影;孤魂有幸吮脂膏。 有识之士读罢对联,无不称赞张铿秀才是个懂民心、识民意之人。 九龄童妙对吴秀才 清朝年间,粤东潮阳县心江乡有个九岁的农家孩子名叫陈国崇,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民间至今仍流传着他妙对邻乡吴秀才的故事。 有一年夏天,邻乡一位姓吴的秀才来到心江乡探亲。吃罢午饭,他独自散步来到南门,见门外聚集着不少纳凉的乡民。他见溪水蔚蓝如玉,波光粼粼,顿生雅兴,信口吟出了一则上联,想趁此机会表露一下才学。联曰:南门门南水蓝蓝,蓝蓝水泛蓝蓝波。吟罢上联,便得意地对众人说道:“贵乡山川秀丽,地灵人杰,恭请诸位赐教下联。” 众人一听此话,一时不知如何对答。 吴秀才见此情景,变得更加傲慢起来。就在此时,一个八九岁模样的小孩子从人群中站了出来,大家一看, 见是乡里一贫苦人家的孩子名叫陈国崇,都心里暗暗佩服他年纪小小就有如此胆量。只听陈国崇厉声地对吴秀才说道:“喂!你自恃博学多才,何不自己对出下联来,让众人见识见识?” 吴秀才见是一毛头小男孩,心里着实吃了一惊,却又假装镇定地说:“嘿嘿嘿,我自己对出来有点不妥,还是请诸位对吧。”说罢就想溜走。不料被陈国崇拦住道:“你别在这里装腔作势了。你听着,我的下联是——心江江心竹森森,森森竹斜森森影。吴秀才,这则下联你以为如何呢?” 吴秀才一听此联,羞得无地自容,急忙夺路而逃。众人听罢,无不拍手叫好,称赞小国崇智慧过人,为心江乡人争了一口气。 陈作琳写对联 清朝末年,粤东潮阳县河浦乡有个教书先生名叫陈作琳,此人颇有才学,且性格耿直,不阿权贵,赢得当地百姓的喜爱。 有一年,陈作琳到毗邻的达濠乡任教,当地百姓每逢红白事都要请他写对联,他都乐意帮忙。私塾附近有三个居民合资筹办一间乐器店,他们听说陈作琳颇有才学,便慕名登门请他为其乐器店写对联庆贺庆贺。 陈作琳略加推辞道:“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陈某恐怕难以胜任此事。” 三个合伙者异口同声道:“陈先生谦虚的品格更是令人钦佩哩。请先生赐教一副佳联给我们的小店添光彩吧!” 陈作琳见来者颇有诚意,便乐意为其帮忙。 乐器店开张那天,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吸引了不少围观者。尤其是陈作琳所写的那副对联更是有意思,联曰:三一三十一;合尺合士上。横批:乐在其中。 上联运用珠算口诀告诉人们:这家乐器店乃三人合资经营的;下联则用旧时“工尺谱”点明营业范围;横批则点明这家店的经营性质,人们一看便明白那是一家乐器店。对联写得十分贴切,内容新颖。从此,陈作琳的名字便在达濠一带传开了。 后来,陈作琳受聘到同县谷饶乡任教,适逢那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乡绅筹划于农历十月十五日祭拜神农氏,以示庆祝丰收。乡绅得知陈作琳颇有文学造诣,便登门请他写副对联。陈作琳在谷饶任教期间了解到当地乡绅平时鱼肉百姓,十分厌恶;这一次又想趁机向乡民筹款,中饱私囊,故心中感到很不快。于是,陈作琳略加思索便写下以下这副对联:除了大种稗;收有十足冬。横批:做事无想。 此联贴于该

文档评论(0)

yz759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