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学与史学角度佐证柴窑出河南郑州.docxVIP

从语言学与史学角度佐证柴窑出河南郑州.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语言学与史学角度佐证柴窑出河南郑州 五代后周历任三代皇帝(1951~1960),历时10年。一代郭威,柴荣的姑父、义父。郭威无后,死后由柴荣即位。 周世宗人称“范本级帝王”。柴荣对所用官瓷的要求非常苛刻,选择优质青瓷做贡瓷。颜色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民间也有不少研究者拿宋代欧阳修《归田集》记载的“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来加以佐证。其实史书查证为清康熙年间的高士奇所著。高士奇《归田集》(十四卷)第一卷《汝窑画瓢条》所记,收录《四库未收书缉》之九缉16册,北京出版社,,书中出现此句,而非宋欧阳修。足见柴荣帝对宫廷用瓷色釉的选择是十分考究的。宫廷用瓷一定是定格在“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色。为此,本人观察了多次“雨过天青云破处”的天青色,分别抓拍了春、夏、秋、冬雨后云破处所显现的青色,各不相同,但十分美丽。 通过所见颜色对比越窑瓷器颜色,本人认为,在没有柴窑出土瓷片和史书明确记载的情况下,西安专家学者及柴窑爱好者把五代耀州窑定位柴窑的论证也不确切。西安方面的古陶瓷学者用自己收藏的疑似柴瓷,后引用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有关柴窑的章节。近年来出土的五代耀州窑精品,无论是残片还是整器都让柴窑的面目更加清晰,让其历史终于趋向真实。 西安学者带着疑似柴窑标本拜访耿宝昌先生,得到的结果是与史料记载的柴窑瓷器最贴合。耿老鼓励道:“揭秘柴窑不但震惊中国,而且震惊世界。他只是在做一件伟大而有意义的事情。他们还着重考证了《格古要论》“柴窑出北地”“北地郡”的出处与区别。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和论述都值得商榷。 一、我认为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是权威,西安方面提供的瓷片及五代耀州窑精品只能疑似柴窑。马未都先生并没有确切说是柴窑瓷器,意味着还要作进一步的考证,不确定的因素仍给人留有很大的思考空间。 二、我认为耿宝昌是鉴定大师,用词“最贴合”,意思是耀州窑瓷器与史料记载的柴窑瓷器接近、类似、相似,但绝不意味着可以画等号。从言语的角度看,耿老给我们研究柴瓷学也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这就是大师级人物的语言艺术。 三、著名鉴定家李彦君先生认为“雨过天青”来自五代后周柴荣的柴窑,最早的“雨过天青”是指五代耀州窑所烧天青色瓷器,后来的“汝学柴周武”汝窑色更稳定。个人认为李彦君先生既看重五代耀州窑,又看重河南汝窑。语言的转换性太大,其折中的说法也体现了柴窑和窑址的不确定性。 综上论述,根据《格古要论》记载关于五代柴窑窑址问题,谈一点个人观点。 首先,我们要认可明曹昭《格古要论》的权威性。根据史料所载,明代早期的曹昭出生在收藏世家,对明代以前的家珍及世间留传珍宝有较深的研究和认识,积累了丰富的鉴定经验,著书《格古要论》后经多人修正补遗至永乐天顺年间。永乐十九年近上官至刑部主事的王佐对《格古要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编辑成书《新增格古要论》。经考证,同名为王佐的宫廷仕人有近十人,历经明朝各个时期。但亦有明史记载,永乐二年进士《王植传》中对刑部主事王佐所论证,由此可证实,永乐年间王佐是《新增格古要论》的修订者。 王植与王佐同朝为官,《格古要论》成书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王佐在整编该书时重点提到“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而“郑州”在隋唐时期已使用此名,言语简练确切并需要更多的描述。据考,现今的耀州在明代叫“辉州”。曹昭、王佐生活在那个时代,如果“柴窑当真出北地耀州”,一定会在《新增格古要论》中写成“柴窑出北地辉州”,而不是“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以《格古要论》中“古窑器论”章节的详细介绍为证,书中所述的汝窑、官窑……所述窑址地址,与当今发现的窑址位置一致,由此可见该《格古要论》的含金量和权威度。所以永乐年间王佐等人根据曹昭原著进行系统新增补遗时,对柴窑论述此章仍依据原文述之,尽量不作修改,对柴窑窑址的存在位置做了充分的肯定。 说完“柴窑窑址出河南郑州”,我们再来论述一下“北地郡”。北地郡辖耀州的时间在三国北魏(公元220~265年),“北地郡”的称谓仅用了45年。其余1000多年都不属北地郡管辖,史料记载北地郡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该地名的变更时间与明代《格古要论》成书时间相隔近800年,曹昭不可能引用已废止的称谓。常规性用词是让同年代和后人看的,不是让同年代的人去研究和论证的。所以北地和北地郡是文字上有雷同部分,而意义上毫无关联,作为一名研究者决不能张冠李戴,将不成规的言词硬套在一起。 不可否认,西安方面对于柴窑的研究和文化推广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西安方面多次召开柴窑研讨会,走访著名学者、专家,发表多篇论文专著,做过多次新闻报道,皆以耀州窑为基准力推该窑为柴窑。但在每一篇文章和每次新闻发布中都忽略一个问题,即与明曹昭、明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