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劳动关系浅议.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市劳动关系浅议 [提要] 中国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之因在于户籍制度承担了额外的社会管理职能,使户口充当了城乡福利差额分配的工具。以户籍形式分配的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及住房等各方面表现出不平等,违背公平也损害效率。改革户籍福利须在政府推动下逐步剥离附着在户籍上的市民福利,多策并举还户籍制度本原功能。 关键词:户籍制度;城乡福利;分配;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D631.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5月11日 中國二元户籍制度的症结是户籍制度承担额外的社会管理职能,使户口成了城乡福利分配的工具。与户籍制度有关的制度安排给农业与非农业两个户籍群体带来利益差异,形成了城乡不同的社会福利。二元户籍制度的产生有其合理性,但它违背了公平、平等原则,因为它剥夺了一部分人的自由权利。尽管20世纪80年代后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旨在推动迁徙自由的市场化改革,但并没有明显改变户籍附带的城乡社会福利差异,没有动摇二元户籍制度根基。 一、中国二元户籍制度福利差异化的根源 户籍福利不平衡根源于特定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户籍福利的不平等已显现出种种弊端。由于全国各地区状况各有不同,对于我国二元户籍福利不平等形成的根源应以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角度来分析。 (一)历史条件的制约造成户籍福利不平等 1、新中国成立初期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其二元经济结构和“追赶式”增长方式要求中国政府建立一整套社会管理制度,以确保“将农产品的一部分以剩余的方式抽取出来”以支持工业发展,为了使这种抽取达到理想效果,需要二元户籍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的配合。 2、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体制要求对人口流动进行控制。国家于1958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实施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的二元户籍制度。并对原料、产品、劳动力等进行计划配置,根据户口制定物价、工资、福利等。二元户籍制度可以对各产业部门劳动力有效配置,控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为工业积累资本,满足了短缺经济的要求。 (二)片面注重二元户籍制度效益,忽视户籍福利的不平等 1、二元户籍制度促进城市工业化发展。于特定历史环境形成的二元户籍制度优势显著:可以有效转移农业部门的资金发展城市工业;能够避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稳定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有利于中央统一管理调控,缓解当时农村与城市的综合性危机;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有序开展与中国经济的整体协调,便于社会治安与人口登记。因此,为控制人口流动、保证物质供应,就业、福利、社会保障等制度也须同二元户籍制度相结合。 2、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城乡间户籍福利发展差距拉大。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户籍制度的城乡分割使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低水平的城市化制约着城乡福利均衡发展。因户籍制度而制定的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等制度形成了城乡壁垒和城市内部自身发展壁垒,使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难以均等化惠及流动人口,在制度上排斥流动人口融入城市,也为外来移民融入当地社会造成障碍。随着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人口受益于经济发展,福利水平远远高于农村人口,且由于我国东、中、西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城市间的福利水平也有很大差异。 二、中国二元户籍制度福利差异分析 现阶段二元户籍制度福利差异体现在:经济发达的特大城市人口的福利水平明显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随着城乡人口流动的加剧,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他小城镇人口进入城市就业、居住,在城市常住人口中形成了新的二元户籍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于是便形成“渗透式”二元户籍制度。现行“渗透式”二元户籍制度违背制度公平原则,城市户籍比农村户籍拥有更多社会福利,大城市户籍比中小城市户籍拥有更多社会福利。在城市户籍附着的利益中教育和就业为第一类福利,社会保障为第二类福利,以下针对这两类福利的城乡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一)教育方面体现出的福利差异。户籍因素是造成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众多因素中极为重要的一条。因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各有不同,使得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子弟上学难,上好学校难,贫困者甚至上不起学。城市化时期,流动儿童规模庞大,为他们提供的基础教育影响到下一代城市人口的总体素质与社会稳定。现阶段从教育方面体现的福利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经费投入差异。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的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费税改革。在此之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依靠乡镇财政收入、农村义务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举债和学校按超过地方政府规定的杂费标准或巧立名目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