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延年对汉乐府机构的贡献.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李延年对汉乐府机构的贡献 摘要:西汉乐府机构的音乐家李延年不但能歌善舞,而且长于音乐创作,具有高超的作曲才能,在汉乐府音乐的创新发展中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吸收外来音乐素材进行创作;对民间音乐重新做了搜集和整理;创新雅乐顺应艺术发展的潮流。 关键词:李延年 汉乐府 创新 贡献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5-0019-03 汉承秦制,乐府继续发展,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时任协律都尉的李延年在汉乐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乐府概况、李延年生平及其对汉乐府音乐创新等方面做简要论述。 一、乐府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这一时期的汉王朝国家强盛,经济繁荣,同时在文学、史学、艺术等领域成绩斐然,是中国历史上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期,影响深远。反映在音乐方面则是将始于秦朝的乐府机构重新建立,并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乐府的任务是适应宫廷的需要,收集民间音乐;创作并填写歌词、创作和改编曲调、加工配乐、进行演唱演奏、训练乐工以及研究音乐理论等。从其任务中可以看出乐府是一个集搜集、创作、教育、演出、音乐管理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乐府规模从各个方面更是超过了前代。乐府掌管着汉代民间音乐及宫廷音乐的发展方向,对汉代音乐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推手。虽然后期由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原因,乐府机构在汉哀帝时期被撤销,但官方这一享受和娱乐的功能却存在久远,与乐府类似的机构也相继建立。 二、李延年生平 李延年,中山(今河北定县一带)人,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宫廷音乐家。《汉书》记载,他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音乐家,他们能歌善舞,且长于作曲。幼时的李延年受父辈影响,耳濡目染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因触犯法律而遭受腐刑的李延年唱歌却别有一番韵味,据《史记》载:“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他曾在武帝前演唱自创歌曲《佳人难再得》来引出他的妹妹,也正是这位成为后来李夫人的妹妹使得李延年一家平步青云,恩宠有加。再加上李延年本人那超群的音乐才能,很快被武帝封为“协律都尉”,在乐府任职期间大展其音乐才华,为汉乐府做出卓越贡献。不幸的是李夫人早卒,再加上其兄弟兵败降匈奴,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汉武帝一怒之下将李氏家族全部诛杀。虽然世事难料,命运多舛,李延年作为一位才华出众的音乐家,在当时对汉乐府的改革与创新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三、贡献 (一)高超的作曲技巧 李延年的作曲才能在其担任乐府协律都尉一职时得以突显。《史记·乐书》和 《汉书·礼乐志》都有李延年“作十九章”的记载,这就是有名的《郊祀歌》十九章[1],即为汉武帝祭祀天地而制作的歌曲乐章。以后历代王朝的这类郊祀祭天歌辞,大都沿袭汉代之旧例。然而更令人钦佩的是李延年善于吸收外来音乐的宝贵资料而进行音乐创作活动。《晋书·乐志》载:“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后汉已给边将、和帝时,万人将军得用之。”李延年将当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得来的胡曲,改编为“新声二十八解”,作为仪仗使用的军乐,这充分显示出李氏高超的作曲技巧。同时“新声二十八解”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明确记载标有作者和取名并运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作品。作为封建时代的音乐家,李延年能够将外来音乐重新谱曲为我所用,可见其作曲才能非同一般。 (二)对民间音乐的传承 乐府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民间歌谣。据史书记载当时收集民歌的范围东达齐鲁;南到吴楚,西至陇秦;北起燕、代、雁门、河间;中原还包括邯郸、洛阳等地。可见乐府采集民歌规模和范围是相当大的。另据《汉书·艺文志》载,乐府搜集的西汉时期民歌,“吴、楚、汝南歌詩”15篇,“燕、代讴,雁门、云中、陇西歌诗”9 篇,“邯郸、河间歌诗”4篇,“淮南歌诗”4篇,“齐、郑歌诗”4篇,“左冯翊、秦歌诗”3篇,“京兆尹、秦歌诗”5篇,“河东、蒲反歌诗”1篇,“杂歌诗”9 篇,“洛阳歌诗”4篇,“南郡歌诗”5篇,“综计不下160篇,其地域几及当日中国之全部,盖皆出于民间者也”。另有属“周瑶歌诗声曲折”及“河南周歌声曲折”各75首,总计284篇[2]。当然这些民歌都是经过官方整理加工后正式流入乐府机构的,这些保存下来的民歌只占整个乐府极小的一部分,但其中许多都是民间音乐的精品。汉代乐府歌曲大都是郊祀歌、房中乐等,是为宫廷特制的歌词,其他属于宴乐性质的歌曲,其大多沿用民歌原词加工改编而成,形式自由多使用二三四五六七言的句式,其中《上邪》《陌上桑》便是极好的例证[3]。 李延年在武帝好新声的艺术趣味引导下,把乐府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得以流传,这一举措使得乐府歌诗不仅满足了老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