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节点.docxVIP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节点.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节点 文章编号:1003-6636(2012)01-0088-05;中图分类号:F092.7;文献标识码:A 摘要:20世纪上半期,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日益深入,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中国的先进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证了中国经济的性质,剖析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的基本规律,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框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发展的三大“节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以及20世纪下半期中国经济的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20世纪下半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义政治经济学 Historic Nodes in the Chinization of Marxist Economic Thought - An Analysis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NIE Zhihong (School of Marxism,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great endeavor of China’s revolution and deepening research in Marxism provided abundant nutrition for the Chinization of Marxist economic thought. Advanced elements in China applied Marxism to verify the nature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nalyze the basic laws of China’s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economic form and construct the framework of new democracy economic thought, forming the three major “nodes” in the Chinization of Marxist economic thought. This had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economic though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Key words:Marxist economic thought; Chinizatio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society; political economy in broad sense 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传入,开创了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的先进分子把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与中国实际密切结合起来,致力于观察和分析中国现实经济生活,探寻中国经济的出路,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的新境界。那么,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走过了哪些关键性的历程,其思想发展脉络及创造性贡献又有哪些?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中国经济性质的论战 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这就增加了认识中国经济性质的困难。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中国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性质的问题,这是基础和前提。在列宁及共产国际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论述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的《二大宣言》中,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形态作了初步的考察。但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判断发生严重失误,他认为整个中国经济已经资本主义化,封建经济变成残余之残余,国际帝国主义的剩余资本可以造成中国经济的复兴。党内的李立三等人批判陈独秀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实际是正在加速殖民地化而非资本主义化。于是,一场关于中国经济性质的论战产生,这场争论由党内逐步扩展到社会上公开讨论,“动力派”(以其论战的主阵地为《动力》杂志得名)和“新思潮派”(以其论战的主阵地为《新思潮》杂志得名)是主要论敌。论战的主题,一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的判定;二是中国社会经济究竟是资本主义的,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