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放弃保八”的原因探究及应对策略
摘 要:从分析中国“放弃保八”的提出背景及中国的三次转型入手,基于世界经济格局形成的倒逼机制、GDP悖论形成的倒逼机制以及经济社会失衡形成的倒逼机制三个维度,探究“放弃保八”的深层原因。提出中国“放弃保八”后,重点要着力破解发展战略转变、城乡差距过大、创新后劲乏力、制度匹配欠缺、人口劳动力约束等难题,积极寻求“七时代”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放弃保八”;经济转型;包容性发展;世界经济格局;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2)03-0001-07
是中国的转型年,中国政府针对经济增长提出的“放弃保八”政策震撼了全中国,也震撼了全世界,引发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本文尝试从中国“放弃保八”的提出背景和中国的三次转型入手,对政策提出的深层原因进行探究,并借此对中国“放弃保八”后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建议。
一、“放弃保八”的背景分析
对于我国政府提出的“放弃保八”经济政策,本部分对这一政策的提出背景进行分析,突出了中国的三次转型,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
1. “放弃保八”的提出背景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勾勒出工作方针。作为诸多经济指标的核心,我国GDP增速目标设定在7.5%,比实际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是8年来首次低于8%。
这一GDP增速目标与“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预期一致。“十二五”规划指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主线。此次调低GDP增速正体现出政府将更重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正如温总理所说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经济增长正式告别“八时代”,进入“七时代”,中国进入发展模式的重要转型期。
2. 中国的三次转型
当代中国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历史性转型,即1949年的社会制度转型、1979年的经济体制转轨和现在的发展方式转变。第一次“政治制度”抉择打下了中国现代化的制度基础,第二次“经济体制”抉择激活了中国现代化的动力源泉。相对于1949社会制度转型和1979经济体制转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拉开了新中国第三次腾飞的大幕,这次“发展方式”抉择将奠定未来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力图实现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在内的全方位发展模式的第三次历史性大转型。两会提出“放弃保八”的经济增长新目标,正是为了与“十二五”规划目标衔接,实现全方位转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均等化公共服务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和以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全面、协调、联动推进。
转型需要变革,变革需要新的思想。1949年中国发展转型是社会制度的转型,变革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极大地激励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动性;1979年中国发展转型则是经济体制的转型,变革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了人们意识形态中的传统观念,释放了民众无限的创造力,调动了一切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因素。1949至1978年,近30 年的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体制和战略问题,最终导致了1978 年改革开放的巨变;此后的30 年中国经济步入稳定的加速发展期,中国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现在又到了新的发展路口,国际金融大危机的影响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严重问题,要求再有一次巨变。与前两次转型不同,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引领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传统力量的作用正在弱化,前两次转型所形成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阶段的新变化,继续坚持这些模式将越来越束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空间,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滞缓中国经济腾飞的步伐。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把我们长期沉淀和固化下来的矛盾集中地凸显出来,显现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缺乏足够的平衡性、协调性及可持续性,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提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1]。
3. 研究回顾
关于社会转型,国内最早进行阐述的是郑杭生教授,他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转型中的社会”、“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PEP版六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es he do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 2021年新生儿感染:抗菌药物预防性与治疗性使用指南解读(全文).pdf
- 《数字图像处理教程》试题库.pdf VIP
-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计划.pdf
- 战略模拟软件CESIM全攻略(课堂PPT).ppt
- 中国碳交易政策对可持续经济福利的影响.pptx VIP
- 反三违(典型“三违”)行为清单.docx
- (高清版)B-T 3836.1-2021 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pdf VIP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docx
- 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卷测试题(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