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庐为秋风所破歌.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说教材 这首诗被编辑在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第20课《诗五首》中。写于公元761年。两年前(759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浪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西郊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不幸的是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这首诗最能体现杜甫忧国有民的博大胸?? 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同时在《诗五首》这课中,它也是情感特征最为炽烈、内涵最为深刻的一首,所以学好本诗对其它四首诗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本诗就会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一分认识,更能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1、 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内容 2、 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对“怒号”“卷”的理解和作者“叹息”的内容 2、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语言形象、生动与凝练 三、 说教法学法 1、朗读法: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 3、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 ,让我们沿着时光的河床,逆流而上,回到一千二百年前,在成都美丽的浣花溪畔,有一座最简陋最普通的茅屋。然而,就在这草堂之内,却顽强的跳动着一颗想黎民、思百姓、忧天下的心。被后世尊为中国“诗圣”的杜甫就在这里栖身,凭借这茅屋遮风挡雨。可上苍连这一点怜悯也不肯给他,秋风怒号,大雨滂沱,把草堂的屋顶席卷而去。面对茅草飞散和群童抢夺,瘦骨嶙峋的诗人在唇焦口燥、倚杖叹息之余,却由“吾庐独破”推及到“天下寒士”,以他博大的爱国爱民之心,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响。诗人饱蘸激情,写下了这首留芳百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师在深情导课之时,配以杜甫草堂的图片资料和符合情境的音乐,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体感知,反复练读: (1) 听读:播放朗读,学生了解字音及断句。 (2)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和断句。 (3) 展读: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谈谈读诗的体会。 (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所以要分环节的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巩固基础字词,熟悉诗歌的内容,为下一步的体味诗歌的情感做好准备) 3、 尝试发现:   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一节诗,反复朗读,看看你在诗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会有哪些发现和哪些疑问? 第一节:发现 写的是茅屋为秋等所破的情景,看到飞得高的挂在树上拿不下来,飞得低的沉到塘里捞不上来,心情非常的急切。  (板书:秋风破屋  急) 第二节:发现 报茅草的孩子很顽皮,因诗中有“公然报茅入竹林去”一句,诗人“归来倚 仗子叹息”。(板书:顽童报茅  叹)     疑问 “叹”的是什么?一叹自己的茅屋别秋风吹破了;二叹自己年老,无力将茅草捡回;三叹孩童很顽皮,抢走了他的稻草。 小结: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真是祸不单行!  第三节:发现 “自经丧乱少睡眠”中可见难眠,为什么呢?忧风忧雨,忧国忧民,有天下。              (板书:屋漏难眠  忧)    疑问 难眠的原因还有什么?“长夜沾湿何由彻”“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 第四节:发现 “死亦足”表达的是死了也心甘情愿;愿意为天下寒士而死。(板书:广厦庇寒  愿)    疑问 “呜呼”也表叹息,和前文有什么不同?前面的是叹自己,这里是叹天下的寒士,叹民族,叹国家。 (学生先探究,再交流,交流的过程中会有疑问的产生,这时就可以调动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分析和解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补充,在发现、质疑中使诗歌内容一步步清晰,这样便于内涵的把握。 学生寻找完发现或解释完质疑后,有针对性的展示诗句朗读,加深理解。) 4、 精彩展示:   我们分析出了诗中“急-叹-忧-愿”的情感脉络,可见思想感情的逐步升华,越来越激动,越来越强烈,我们要读出诗人奔放的激情,火热的希望,忧国忧民的情怀。小组联系合作朗读,展示这种情感的变化。 (朗读是展现诗歌的最好的形式,学生通过分析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明确了其中的情感。创造性地进行声音的设计,会将诗歌的意境更好的、个性化的展现,从而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朗读能力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5、 迁移拓展: (1) 谈谈你学习本诗的体会和收获。(2)

文档评论(0)

mmmt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