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言与社会共变现象.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语言与社会共变现象 摘要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变更必然会导致语言的发展与变化,同时语言的变化过程也无不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变迁。20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风云变化的世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见证了中国社会巨大的变革。女国音与嗲音就是在社会变迁所提供的土壤中应运而生的。“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妇女的解放,改革开放的20年后,女性的地位有了质的提高。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角色的转变在她们的语言当中也有所体现。 关键词:语言 共变 女国音 嗲音 成因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正如陈原在《社会语言学》中所说:社会是一个变数,语言也是一个变数。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同时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的进展步伐而发生变化。中国社会从近现代开始,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先是从封建社会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又到社会主义社会,进而开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开始逐渐提高。语言做为社会生活的产物必然同社会的进程一起变化。中国在近现代以后在女性群体中出现过两次较为明显的语音变体。第一次是“五四”前后的女国音,第二次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嗲音。本文以这两个非常典型的语音变体为例,通过阐述女国音和嗲音的语言特征及其成因,来论述社会的变化对语言产生的影响。 一 女国音的出现及其语言特征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变迁必然会导致语言的发展变化。“五四”运动不仅打破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寂静,更为语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中国“五四”前后,发生在北京地区青春期女性人群,尤其是女中学生中的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人们称之为“女国音”。由于这种读音现象最早在北京劈柴胡同师大女附中发现,因而又叫做“劈柴派读音”。女国音的主要发音特征是发音位置前移,以尖音替代团音,也就是在发音过程中将j、q、x等舌面音变异为类似z、c、s等舌尖前音的读音,在韵母为i、ie的单字中发生率较高,而在韵母为iong、ü、üe、üen等的单字中较罕见。女国音发音时舌前部紧靠下齿龈,舌面前部紧贴上齿龈,嘴形小而闭合,送气减弱,音质偏细。例如:经历[jingli]发成[zingli],切除[qiechu]发成[xiechu], 英雄[yingxiong]发成[yingsiong],希望[xiwang]发成[*iwang](*:这个音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拼音,通俗地说,这个音同时采用“思”和“希”的声母)。 二 女国音出现的成因 1 学术界对于女国音出现的看法 关于女国音出现的原因,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认识。现存最早关于女国音的报道是20世纪20年代语言学家黎锦熙在考察北京女子中学学生读音后所发表的文章。30年代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等语言学家在《中国音韵学研究》汉译本译者注中也曾经提到这种语音现象。50年代和70年代徐世荣分别在他的《北京话里的土词和土音》、《普通话语音和北京土音的界限》中提到了女国音。到了20世纪80年代,陈松岑、曹耕、胡明扬等语言学者对女国音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女国音的发音特征、在社会人群中的分布,并探讨了这一现象的成因。 有学者认为女国音是受到京剧影响而形成的。京剧起源于徽腔和汉调,带有江汉一带方言的特征,尖音和团音相互区分,民国初年京剧在北京非常流行,从而影响了部分青年女性的发音特征。还有学者认为女国音是受到苏州话、上海话等吴语方言的影响而形成的。在这些方言中发音位置靠前的尖音与发音位置靠后的团音是相互区分的,其发音特征与女国音类似。还有一些学者根据女国音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发音特征提出,女国音的形成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和青春期女性爱美心理作用的结果。中国传统审美观认为女子说话开口应小,语音应细;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开始有追求美的意识,因而在发音过程中下意识或者有意第尽量使开口幅度减小,发音趋细,从而迫使j、q、x等发音位置前移,形成女国音。大多数女性在结婚之后,对美的追求减弱,因而在婚后女性中女国音的发生比例明显降低。 2 区分尖团并非女国音的成因 汉语读音原本区分尖音和团音。有学者认为,女国音正是对传统汉语读音的回归,是一种语言上的返祖现象。持这种说法的学者认为,至清朝以后,北京地区语音受满语影响尖音发音位置后移变为团音。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颁行以后才正式在汉语中除去尖音,但是尖音在民间仍有使用,在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群中流传更广。 在谈及女国音的问题上,时常涉及到尖音、团音、尖团合流等概念。尖音和团音的概念,最早出自清朝人《圆音正考》的序言。尖音是指精系字齐摄呼的读音,其声母近似现代舌尖音z、c、s(精系舌尖音的发音是舌尖抵下齿背),如积zi、七ci、西si。所谓团音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