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浅析.docxVIP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浅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浅析 摘要: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主义变革,这场变革以及在这场变革下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的,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8-0080-02 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主义变革,之所以伟大又深刻,主要表现在: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为后来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前提和条件 人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在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但社会制度的变迁并不由个人的主观愿望决定。恩格斯说过:“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多变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政治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常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1]同样,社会主义改造下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在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的。 1.国内条件。第一,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我国历史探索的必然选择。首先,中国绝不能选择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近代中国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也没有能力担负起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重任。在对近代历史道路的选择中,中国人民历经多次探索,不论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对君主立宪政体的探索,还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的追求,或是后来中间人士对第三条道路的臆想,最后都脱离了中国实际,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以失败而告终,从而宣布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破产。此外,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谋求中国工业化,很难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只会成为外国资本的附庸,更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其次,中国革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日起就早已明确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曾明确指出:“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我们主张经过民主共和国的一切必要的阶段,到达于社会主义”。[2]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正式写进了党章。所以,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下一步是搞社会主义,这是早已确定了的。第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依靠力量。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我国已经相对强大并且迅速发展,这已经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和依靠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使旧中国的主要经济力量集中到国家手中,这个变革已经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当时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相对庞大的力量,明显地表现出对于其他经济成分的优越性,是一支欣欣向荣的新生力量。“到1952年,我国现代工业在工农业的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已有增长。在现代工业中,国营工业的比重已达到60%左右。这表明,我国现在不但有而且已有可能使国民经济走上国家计划的轨道。”[3]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为我国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变迁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一经济前提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决定性力量。第三,新的社会矛盾是向社会主义制度转变的促进力量。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土改完成后,个体经济成为农村主要的经济成分。当时,个体农民生产力落后,资金相当匮乏,难以维持生产。另外,土改完成后,农民也开始对土改中取得的既得利益不满,如果我们不能帮助农民解决新的问题,带来实际上的利益,就会动摇农民跟着党走的坚定信念。那又该靠什么来满足农民新的利益需求呢?那就是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在城市,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人阶级、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私营经济之间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已经有过几次大的较量。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对私营工商业的限制必然要受到资产阶级各种形式的抵抗。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较量愈演愈烈,以致扰乱了市场。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引起这些矛盾的加剧,使党加紧了扩大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和限制城市资本主义经济的步伐。这就不可避免地把对国民经济实行改造的任务提上了日程,之后新民主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也随之提上日程。 2.国际条件。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角度去看,人的认识或者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起重要作用,但人们不能随意选择一个国家前进的道路,只能在历史已经准备了的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