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的思想文化缘由.docxVIP

论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的思想文化缘由.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的思想文化缘由 摘要: 大同思想是广大中国人民渴望美好幸福生活的良好愿望,是中国人追求理想社会的一个缩影。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得到了广泛传播,并被中国人民所选择、接受,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异质同构,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的大同思想有着重要的契合点。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大同思想马克思主义契合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巨史宏篇之中有着无数关于人类美好未来的设想和生动描绘。这些憧憬、理想与当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许多历史的联系,其中大同思想尤为突出。“大同”是中国人追求理想社会的一个缩影,千百年来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马克思主义是源于欧洲工业文明时代的科学理论体系,而20世纪初的中国是政治、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并被中国人民所选择、接受,这首先归功于其本身强大的感染力。其次,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价值观念的认同。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niel Bell)所认为的:“社会群体鉴别一个政治制度是否合法的依据,是看它的价值取向如何和它们相吻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的大同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的文化缘由。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在不同时期以各自独特的面貌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剥削程度的憎恨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是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社会动乱时期相联系的,是从朦胧的憧憬到鲜明的构想。 大同思想的萌芽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于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的过程中,《诗经》中的《伐檀》、《硕鼠》体现了广大奴隶和平民对奴隶主进行着艰难的反抗与斗争,以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同思想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战乱的残酷现实使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言人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救世主张,精密地论证和设计各自的理想国方案。 道家的大同思想体现在老子对于“小国寡民”社会的构想上。这种学说在阶级对抗的社会中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与各家学派的大同思想相比,儒家的大同思想是最完美、最经典的,它完整地规范了中国以后历代理想社会思想的发展轨迹。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曾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社会主义”思想,其内容如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马克思对儒家的大同思想予以高度的评价,认为其“不仅是超出现在,更是超出未来”。到了近代以后,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更加深重,中国人民对大同世界的追求和探索也就更加积极。 1853 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我国封建时期反映革命农民大同思想的最完整、最高体现。洪秀全设计了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天国,表达了农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从19 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与此同时,在中国许多主张“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也开始重新思索中国的发展道路,将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和某些社会主义的理想相结合,纷纷提出“大同”理想。具有这种思想特点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在争取变法、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向往着中国在遥远的未来会出现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他将毕生的心血奉献于倡导民众共同奋斗以“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他对传统儒家的大同理想进行了辩证的否定。在孙中山看来,大同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三民主义是大同社会的低级阶段。他说: “三民主义,我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大同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在三民主义里已经初露端倪,大同社会的曙光已经若隐若现。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的大同思想博大精深,并设计出了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遗憾的是不能找到一条通往大同的正确道路,但这种理想追求却始终活跃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 二、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点,是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的文化缘由 中国人是怎么从对“大同”理想的追求转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20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对新信息的接收是主体用既有的认识图式对新信息的顺应或同化过程,而认识图式与新信息是否有契合点,是确定认识图式对新信息是接收还是排斥的前提。从文化的角度看,两种类型的文化接触,如系异质同构,则按同构原则相互吸收。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详尽的描绘,但还是确定了其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生产资料全民公有,生产资料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