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以化科举:南宋书院建设的目标与理想.docxVIP

讲道以化科举:南宋书院建设的目标与理想.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蒂 肂 蕿  讲道以化科举:南宋书院建设的目标与理想 邓洪波 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曾将 “讲道 ”和 “读书 ”概括为南北宋时期岳麓书院的特点,其称: “开宝之肇创也,盖惟五代乱离之余,学正不修,而湖南僻远之 郡,儒风未振,故俾学者于是焉而读书。乾道之重兴也,盖惟州县庠序之教沉迷俗学,而科举利诱之习蛊惑士心,故俾学者于是焉而讲道。这对抗俗学与科举利诱之习的 “讲道 ”,又何尝不是南宋一代书院的特点之一。正是南宋的理学家们,以其特有的社会责任感,承担着史使命,掀起了书院复兴运动,并以讲道而化科举为建设书院的目标和理想,使发展中的书院深深留下了理学家的时代烙印。  1 ”大而化之, “讲道 ”、“传道 ”的历 蒅 一、理学家由反省官学科举之教而掀起书院运动 薂 两宋之际,金兵南掠,溃卒作乱,再加以农民起义,四川往东沿江一线,战火连年,北宋时期创建的书院,多数随战争灰飞烟灭,化为废墟。战争 对官学的破坏则更为严重,首先,各地州、县之学和书院一样,多数毁于战乱,更可怕的是,当国家的前途与民族命运都处于危急关头之时,素称 “四民 之首 ”的士人,虽曾涌现了陈朝老、邓肃、陈东等一批深明大义的壮烈之士,但总体情况则不看好,大部分由官学培养出来的士人累于功名,见利忘义。 《三朝北盛会要》载: “金人索太学生博通经术者,太学生皆求生附势,投状愿归金者百余人。比至军前,金人胁而诱之曰: ‘金国不要汝等作义策论,各 要汝等陈乡土方略利害。 ’诸生争持纸笔,陈山川险易,古今攻战据取之由以献。又妄指娼女为妻妾,取诸军前。后金人觉其无能苟贱,复退六十余人。 2 复欲入学 ”可以说,这些太学生是毫无社会责任感、正义感,更无民族意识,甚至连起码的廉耻之心亦丧失殆尽。这种士风败坏的严酷事实,无情地宣告了北宋官学教育的失败,也将创造一种新的理论以收拾人心的任务惨痛地提了出来。此即所谓人心沦丧,价值观必须重建。这是面对士人内部的挑战。 蒃 与此同时,还有农民起义军从外部提出的理论挑战。钟相、杨么等农民军在揭竿而起的过程中,提出了 “等贵贱,均贫富 ”的口号,并认为这是人心 所向,是一种当然的天理。此所谓 “天理 ”、“人心 ”者,表明农民军或多或少地借用了北宋理学家们的某些概念,大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含意在。这种情形,也反映出以简单的说教已难以统治下层人民的现实,必须更新过时的理论。 羇 正是这种士风败坏、人民反抗的严酷现实,向南宋新一代理学家们提出了收拾人心、重建伦常、以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维系世道民心的任务。从现实出发,归返儒家经典,兼收佛道理论,从各个方面探索,是为乾道、淳熙时期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大师们的理学的集大成。他们艰深的理论重建工作,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围,我们所关心的是,新的儒家理论如何传播而让士人民众普遍接受的问题。 薈 1 元 ·吴澄《岳麓书院重修记》 ,见陈谷嘉、邓洪波编《中国书院史资料》 (以下简称拙编《中国书院史资料》 )第 321 页,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蚂2《宋人轶事汇编》卷二十。 薀 3 宋 ·陈傅良《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 ,见拙编《中国书院史资料》第 109 页。 虿  汉唐以来,官学一直是儒家最主要的传播机构。而此时的官学系统,因循故事,还在津津于举业功名,地方州县之学,仍是  “文具胜而利禄之意多, 老师宿儒尽向之 ”。 3  而中央官学 “所谓太学者,但为声利之场,而掌其教事者,不过取其善为科举之文,而尝得售于场屋者耳  ”。极少讲学, “间相与言, 亦未尝开之德行道义之实,而月书季考者,又只以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  ”。 1 芇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理学家们曾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或亲临各级官学讲学,或重修新建,作记规劝,思有以振。如朱熹,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晦 庵集》卷七十八、七十九、八十中,就能翻检到《建康府学明道先生祠记》 、《徽州婺源县学藏书阁记》 、《衢州江山县学记》 、《静江府学记》 、《袁州州学 三先生祠记》、《建宁府建阳县学藏书记》 、《建宁府建阳县学四贤堂记》 、《隆兴府学濂溪先生祠记》 、《信州铅山县学记》 、《徽州婺源县学三先生祠记》 、《琼 州学记》、《韶州州学濂溪先生祠记》 、《建宁府崇安县学田记》 、《漳州州学东溪先生高公祠记》 、《黄州州学二程先生祠记》 、《鄂州州学稽古阁记》 、《邵州 州学濂溪先生祠记》 、《信州州学大成殿记》等,涉及到地方府、州、县学,范围之广,遍及南宋全境;涉及的问题有建设、学田、藏书、祭祀等,层次之多,关乎官学的各个方面。其拳拳之心,显而易见。尤其是反复推介周敦颐、二程之学于官学,可见至少在朱子的心目中,官学原本是传播理学的当然场所,并努力实践着在官学中推广其以濂溪、明道、伊川为道统的理学理论。 螂 但是

文档评论(0)

187****50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