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侗族妇女服饰比较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黎平侗族妇女服饰比较研究 杨 柳 内容提要:侗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人口有二百九十多万。在漫长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侗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服饰是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的显著标 致之一。纷繁各异的侗族服饰因各地文化、经济的发达、交通便利的程度等不同的因素而 留下了这个民族在各地出现了差异。按区域来划分,侗族分为南部和北部两部分。南部侗 族的服饰相对于北部来说保留了较传统的面貌,但南部侗族服饰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而 本文以黎平县的岩洞、九潮、尚重这三个地方的服饰为例,分析这些服饰类型形成的原因 和所代表的审美价值及文化意义。 关键词:黎平侗族 妇女服饰 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杨柳 女 22 岁 侗族 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民族学专业 2002 级 一、黎平县侗族概况 黎平位于贵州省东南边陲,湘、黔、桂三省 (区)接壤处,属黔东南的苗族侗族自治州。 东连湖南通道,南临广西三江,西与本省从江、榕江两县相连,西北与本省的剑河县接壤, 东北紧连本省锦屏县。县内有 25 个乡镇,403 个行政村,18 个居委会,人口 48.9 万,少 数民族 83.2%,其中侗族人口占黎平县总人口的 70.2%,是全国拥有侗族人口最多的县, 被誉为“侗乡黎平”和“第一侗乡”。 侗族,源于古代 “百越”族群中一支发展而成的单一民族,自称为“干”(gaeml), “更” (genl)或 “金”(jaeml),在侗族内部还分别称为 “金姥”(laox), “更绞”(gaeml jaox) “金坦”(jaeml danx)等。当地苗族称侗族为 “呆固”,瑶族称为 “把弱”;汉族人称为 “侗 人”“侗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确定称为侗族。 黎平是我国侗族主要聚居县之一,分布在德凤、中潮、肇兴、孟彦、罗里、坝寨、茅 贡、岩洞、口江、双江、水口、雷洞、龙额、德顺、洪洲、德化、九潮、尚重、平寨、大 稼等 20 多个乡镇。 黎平县山川秀丽,风光宜人。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历 史悠久、别具风格的文化艺术。有风雨桥和鼓楼为特色的建筑艺术,有著名的多声合声的 1 侗族大歌、琵琶歌,有侗戏以及多姿多彩的男女服饰艺术,他们共同构成了侗族民间独特 的文化艺术。 侗族服饰是侗族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它的演变和发展,强烈地反映着本民族的心理 素质,并保留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所以研究侗族服饰对研究侗族文化习俗具有重大的 价值和意义。 二、文献的回顾与近现代以来侗族服饰的研究 侗族服饰,在唐宋以来的文献中均有一些零星的记载。宋代的 《老学庵笔记》卷四说: “男未妻着,以金鸡羽插髻”,“女以海螺数珠为饰”。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说:“黎 平府属男子科头跣足,或趿木履”,“妇女之衣,长库短裙,裙作百褶裙,后加布一幅。刺 绣杂纹如绶,胸前又加绣布一方,用银钱贯次为饰,头髻加木梳于后”,“好戴金银耳环, 多至三五对,以线结于耳根。绣花如绸如锦,斜缝一尖于上为盖头。脚趿无跟草鞋”。《小 方壶斋与地丛钞》说:“苗(侗)童未妻者曰‘罗汉’,皆插鸡翎”。宋明时期侗族先民以 羽翎为饰,在现代的侗族生活中还可以见到。 清代文献也有记载,如《广西通志》记载:“侗人”“椎髻,首插雉尾,卉衣”。“怀远 (今三江)侗人,罗汉首插雉羽,椎髻裹以木梳,着半边花绣衫,有裤无裙,衫最短,裤 最长。女子挽偏髻,插长簪,花衫,耳环,手镯与男子相同,有裙无裤,裙最短,露其膝, 胸前裹肚,以银镊缀之,男女各徙跣。”至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各民族的 交往增多,侗族的服饰逐渐有所改变,唯有南部黎平、榕江,从江等地变化不大,仍然保 留着传统的特色。 在侗族的风俗传说中也有关于侗族服饰的描述,如:《侗款》中有“父寻鸡尾插头, 母制暖布盖身”之句;榕江车江《祭祖歌》中说青年男子皆“鸡尾垂身边;琵琶抱胸前。” 的记载。迄今,从江县的高传、信地一带,青年大有每着盛装,还有头包花格帕,上插鸡 尾或鹭羽以为美的习惯。 对侗族服饰的科学研究,是解放以后才开始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历史调 查中,不少

文档评论(0)

xinxinas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