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初步探索.docxVIP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初步探索.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初步探索 [摘 要]为实现民富国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成功与失误并存。产生失误的内部原因包括没有真正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没有将根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区别开来;也没有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失误;内部原因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7-0044-04 为了完成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面临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我党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殖民地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大历史任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为了完成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第二大历史任务,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找到了实现国富民强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在建立新中国后的继续发展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备孕育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初步探索时期。笔者对这一时期进行详细研究,着重分析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探索中产生失误的内部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命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是相对于“第一次结合”而言的,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首倡者和初期的艰辛探索者。它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这一命题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从国际背景上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由“冷战”走向“对话”,社会主义阵营由“同盟”走向“分裂”,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巨大发展,新科技革命萌发推进。从国内背景上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大历史任务基本完成,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一个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崭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由领导革命的党向执掌全国政权的党转变,中国社会发展主题由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转变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了实现民富国强,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取得很大的成就。因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确定向苏联学习的方针就成为历史之必然。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基本上效仿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但具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探索和解答中国问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从苏联那里学习到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和经验“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2]。特别是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结构的复杂化,苏联模式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当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之后,毛泽东明确指出“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历史性任务。并进一步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同时,毛泽东提出了“第二次结合”的具体要求。他指出“我们有了自己的初步实践,又有了苏联的经验教训,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再结合上下工夫”。[3]以此为标志,毛泽东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旨在找到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之路。 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初步探索轨迹 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发展状况为视角,可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一时期分为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前提阶段(1949-1956);马克思主义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