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三年级时间与数学—《共同休息日》.docx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三年级时间与数学—《共同休息日》.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张海红 海淀区实验小学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时间与数学 —《共同休息日》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三 教材 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 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 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 。而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 些目标的重要载体。 教学背景分析 我的困惑 《共同休息日》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临近期末课 时紧张,为了让孩子掌握显性的知识,许多老师都是当作解决问题来教学的,给 孩子点空间,让孩子说说,落下一些做标记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当我再次研读教 参时,数学好玩隶属于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难道仅是解决个问题,积累个策 略?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这节课,作为一节综合与实践的课程,本节课又应该承 载些什么呢? 教材分析 一、对综合与实践进行了整体把握 1、对综合与实践的理解 课标中对于综合与实践给出了明确的界定: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 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2、第一、二学段“综合与实践”的内容的对比 本节课是综合与实践领域第一学段的内容。课标中也对第一、二学段“综合与 实践”的内容要达到的目的给予了明确的定位: 对比可以看出第一学段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而第二 学段更侧重于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活动。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其中的共同关注:都 注重知识、方法、能力、经验、情感等等的综合运用;关注来自生活实践的真问 题,培养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事件中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注重让学生经历问题 解决的全过程。 由此可以感受到,综合实践不只是一个领域,更不是每节课学完知识之后贴 在课的结束时的标签,它应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学形式,是学生需要全程参与, 主动思考、依需求进行交流分享的综合调动知识、经验乃至情感参与的活动。更 是学生促进学生理解数学价值、感悟体验数学应用的活动。 、新旧教材进行对比 、新旧教材进行对比 对比新旧教材发现: 1、 所在位置不同。第三版教材中这个内容是《年、月、日》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 时。第四版是《数学好玩》中的内容。 2、 情境中呈现的信息不同。 旧版本除了一家人休息的的方式以外明确指出了 “请 用 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 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新教材则只提供了一个情境。 从这些不同之处可以看出,新版教材加强了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价值功能,给学生 探索的空间更广阔,引导学生通过关注与时间有关的问题,自主沟通数学与生活。 学生分析 调研对象:三年级 40 名学生调研题目: 调研对象: 三年级 40 名学生 调研题目: 调研目的:了解学生解决共同休息日的思考状态 调研结果: 调研结果: 对于三年级来说,相当一部分孩子面对问题时还不能先进行规划,而是直奔解 决问题,导致很好的知识、 经验、方法等都不能有效调动, 出现像图中的 “混乱”。 确实,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很正常,但必须关注。特别是综合实践领域的学 习,需要让孩子感受到“综合是一种思维方式。 ” 2 题】: 当我在看写出困难的同学的调研时,其中一个孩子的引起了我的关注 我对她进行了访谈: 师:同桌怎么帮你解决的呀?告诉你答案了? 生:不是。我一开始怎么也没想明白怎么办?我看他会做,我就跟他说:我有点 不会,你能给我讲讲吗?他就把他怎么想的告诉我了,我一下就明白了,我就会 了。 孩子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自发的、主动地选择 自己需要的的学习方式,而这时的学习方式的选择是为了学习的继续,有了这样 的继续才会有不断地探索。我需要给学生这样的自主交流的空间,让孩子感受到 实践是一种探索精神。 四、我的思考 1. 从真实的生活事件中提取数学问题,还孩子自主、完整、真正的探究过程。 学生能关注生活,也能关注数学,我们想让孩子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但孩子感受到的仅是数学书中的曾被联系过的生活,而我们关注的是想让孩子在 面对真实的生活时,能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只有为学生创 设真实可感的情境,才能让他们具有数学的眼光。 。 2. 在多种学习方式中,让学习真正的发生。 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困难,也必然会有收 获,交流、互助、分享是孩子认为的最“安全”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才 是真正开展探索的保障,才能让孩子充满好奇的始终保持研究的热情。为此,我 决定给学生完整的思考空间,让孩子自主的探索实践,在交流与分享中让学习真 正的发生。 教学目标 ( 含重、难点 ) 教学目标: 1. 结合全家去博物馆参观的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经历实践活

文档评论(0)

fengnai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