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道德教育研究应用报告专项方案.docVIP

农村留守学生道德教育研究应用报告专项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留守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实 验 方 案 乐至县八一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提出: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多年遵照一贯准则。我们要确保德育在学校工作中首要地位,就应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渗透于学校各个步骤。要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她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德育在一些学校仍然是喊得多,做得少,片面追求升学率仍然是学校首选,平时喊得比较多仍然是安全第一,尤其在经济、文化欠发达农村中小学,德育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片盲区。尤其是多年来,因为农村中相当多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留下一个特殊学生群体——我们姑且称之为“留守学生”。这些越来越多“留守学生”,在家无父母管教,对她们抚养、教育和监管重担,就落在了其父母长辈或亲戚好友身上。这些祖父辈们,相当多人未跨进过学校门槛,其狭隘认识,贫乏知识,僵化思维定势,传宗接代世俗眼光,锁定了她们教育方法,而孙辈们对她们絮叨和赘言,往往嗤之以鼻,充耳不闻,加之传统学校德育工作方法无法顾及这一特殊群体,她们便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及不良人员影响,使其染上很多不良恶习,如: 1、青少年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尊敬她人现象频频发生,以大欺小等等。 2、行为不端正,攀比心严重,如抽烟、酗酒、爱吃零食、讲究穿着、早恋、惹事生非等。 3、不遵守班规校纪,甚至作出违法乱纪行为,如损坏公物、偷窃、打架斗殴、敲诈勒索、夜不归宿等等。 尤其是那些独自生活留守学生问题尤为严重,全部这些全部让我们感到迷惑,这些不良行为,不仅危害她们本身,也给学校、社会带来很多影响。“一个人智力出了问题,对社会来说是次品,假如品德出了问题,则是社会废品,甚至是社会毒瘤。”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是受到不良教育环境影响结果,第二是长久应试教育恶果,第三是家长忽略,学校不重视结果,第四是老师素质不高所影响。基于此,怎样处理“留守学生”存在问题,培养她们良好道德品质成为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当务之急。 现在,中国有识之士己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对农村留守学生发展情况、“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有所研究,也形成了部分结果: 分析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学习行为、人际交往等,也有包含农村留守学生道德情况并提出了部分可行处理措施,但专门进行农村留守学生道德教育研究却极少,也还未真正找到适合农村留守学生道德教育可行措施。 二、概念界定: 1、农村留守学生:指是农村人口中民工进城务工,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留下未成年儿女在家,跟随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好友甚至独立生活在校学生。 2、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大家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经过社会或一定阶级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3、“留守学生”道德教育:是指经过培养“留守学生”良好行为准则,使其在以后社会生活中含有自律良好行为习惯。 三、课题研究依据: 二00十二个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遵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中国公民基础道德规范。 教育部相关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深入加强和改善求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精神《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通知》中指出:“要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和教导,提升她们抵御挫折、克服困难能力。 3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 伴随《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落实实施,德育在学校工作中地位更为突出,“留守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引发了很多教育工作者重视,并为此作了很多探索,如吴祥质《新时期青少年德育研究》、李景骏《浅谈初中生厌学心理产生原因及对策》、余代乎《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探索》等等,她们这些研究对“双差生”问题作了较多叙述,对农村“留守学生”德育问题却较少包含,更谈不上系统研究,针对这一现实状况,我们制订了本研究方案,意在和同行切磋并期望寻求到一条能让“留守学生”们养成好道德品质道路。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培养“留守学生”良好道德行为路径和方法。 2、寻求净化学校、社会环境有效策略。 3、确保农村“留守学生”成长发展正确方向,养成正确道德行为。 五、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乐至县八一小学小学二年级、四年级,初中二00七级一班、二班全体“留守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行为研究法 老师依据德育任务、要求,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有目标、有计划地训练和培养学生品德行为习惯。这是克服德育工作中重说教、轻训练一个有效教育方法,通常形式有:参观、访问、开展书评、影评和多种竞赛活动、参与义务劳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精神、合作意识、自控能力。 2、环境熏陶法

文档评论(0)

181****8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