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电子教程.docx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电子教程.docx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教程 目录 第一章 律名与律吕 第一节 十二律名与现代音名的对应关系 第二节 清浊倍半与八度分组 1.清和浊 2.倍和半 3.太、正、少的含义 第三节 “律”、“吕”及其在乐理学习中的意义 第四节 辅、曾三度标音体系 练习一 第二章 调式 第一节 音级名称与正声、变声 第二节 五声调式 第三节 七声调式 第四节 同宫系统与同宫三阶 第五节 均、宫、调等基本概念 第六节 同均三宫 第七节 六声与四声 第八节 八音之乐 练习二 第三章 旋宫犯调 第一节 律声系统 第二节 “为调”与“之调” 第三节 旋宫犯调 第四节 旋宫犯调的具体手法 1、借字 2、反调 练习三 第四章 板眼与板式 第一节 节拍与板眼 第二节 板眼中的节奏组合 第三节 板式及其变化 1.流水板 2.一板一眼 3.一板三眼 4.赠板 5.散板 第四节 句读 第五节 速度与拍值 练习四 第五章 记谱法 第一节 俗字谱 1. 《敦煌琵琶谱》 2. 《白石道人歌曲》、 3.《山西五台八大套》 4.《西安鼓乐》、 5.《北京智化寺京音乐》 第二节 工尺谱 1. 工尺谱的形成 2.工尺谱字高低八度 3.唱名法的差异 4.调名系统的差异 5. 工尺谱的记写格式 第三节 减字谱 第四节 锣鼓经 练习五 第六章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发展手法 第一节 加花 第二节 加垛 第三节 加穗 第四节 承递 第五节 抽眼 练习六 第七章 三分损益法及其律制 第一节 三分损益法与五度相生律 第二节 “母律居中八五度调律法” 第三节 中国古代乐工的十二律旋宫实践 第四节 理论律学和应用律学的辩证关系 练习七 第一章 律名与律吕 第一节 十二律名与现代音名的对应关系 中国古代的一本重要音乐理论著作《乐记》里说:声成文,谓之音。它的意思是讲,将“宫、商、角、徵、羽”等“声”,组织起来就是“音”。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把声音组织起来就成了音乐。 音乐里面有声音,声音的高度有标准,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里把有标准、有规律、成体系的音高叫做“律”。具体说来,“律”可以表示“律名”、“律高”、“律制”,有时还表示“十二律”等概念。 (1)十二律名及排列顺序 中国古人很早就能将一个八度划分成12份,其中的每份,都是一个有标准的音高(律)。12个有标准的音高合在一起,被叫做“十二律”。而其中的每一个律,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叫做“律名”,其意义相当于现代乐理教本中所讲的C、D、E、F、G、A、B等音名,它们合在一起,就叫做“十二律名”,它们分别是: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背诵口诀: 第一步: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 第二步:黄钟(1)、太簇(2)、姑洗(3)、仲吕(4)、林钟(5)、南吕(6)、应钟(7) 第三步:大吕(#1)、夹钟(#2)、蕤宾(#4)、夷则(#5)、无射(#6) (2)十二律名与现代音名的对应关系 中国传统乐理中的“律名”与近现代乐理中的“音名”,二者是可以对应的。如果使十二律中的第一律黄钟相当于现代乐理音名中的C,那么,古代十二律名与近现代音名可以形成如下对照: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第二节 清浊倍半与八度分组 (1)“清”和“浊” 清和浊,是表明音高变动的一对概念。清,高音的意思。浊,则表示低音。但它们有两重含义,一是表示高低半音差,二是表示高低八度差。 (2)“倍”和“半” 一般地说,“倍律”和“半律”两个词,是泛指比十二“正律”高、低八律的各律。具体运用时,“倍”、“半”两字可放在相应律名的前面,如“半律黄钟”(或“半黄钟”)、“半律大吕”(或“半大吕”)、“倍律黄钟”(或“倍黄钟”)、“倍律大吕”(或“倍大吕”)等等。 (3)八度分组 有了清、浊、倍、半等名词,就可相应地表示并称呼十二律及高低八度各律,同时也就有了相当于现代乐理教本中关于“八度分组”的结果: 图片1-4 低八度的十二“倍律” 倍 黄 钟 倍 大 吕 倍 太 簇 倍 夹 钟 倍 姑 洗 倍 仲 吕 倍 蕤 宾 倍 林 钟 倍 夷 则 倍 南 吕 倍 无 射 倍 应 钟 C #C D bE E F #F G bA A bB B 浊宫 浊商 浊角 浊徵 浊羽 十二“正律” 黄 钟 大 吕 太 簇 夹 钟 姑 洗 仲 吕 蕤 宾 林 钟 夷 则 南 吕 无 射 应 钟 C #C D bE E F #F G bA A bB B 宫 商 角 徵 羽 高八度的十二“半律” 半 黄 钟 半 大 吕 半 太 簇 半 夹 钟 半 姑 洗 半 仲 吕 半 蕤 宾 半 林 钟 半 夷 则 半 南 吕 半 无 射 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