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国古代造物设计美学的起源与发展.pdf

2.1中国古代造物设计美学的起源与发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计美学导论 第二章 设计美学理论体系构建 第一节 中外设计美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古代造物设计美学的起源与发展(下) 中国传统设计美学“有无观” 古根海姆美术馆 赖特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提出了“有”和“无”的概念。车子、陶器、房子来说明这些都是通过有形的 外形(有) ,来体现无形的空间(无),运用到设计中就是要重视设计的无形空间,这 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如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就是如此,螺旋状由内向外逐渐延 伸,建筑整体协调统一。 2.中国古代设计之审美特征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虽 然自先秦诸子以来,造物的工艺就一直被归于 “形 而下”的范畴,但从先辈能工巧匠的高度技巧之中 仍然表现出他们的设计艺术观和美的理想,既通过 器”传达无形之 “道”。 有形之 “ “和”,本意指歌唱的相互应和,后成为和谐。这种协调统一不 仅在于物器自身的协调,还在于物器与人的和谐,以及与环境的统一。 孔子认为艺术的形式应该 是“美”的,而内容则应该是 “善”的。 《论语》记载,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 “ 和“质”的统一,也就是“美” 和“善”的统一。 孔子主张的“文质兼备”、 托 盆 窑 钧 “文质统一”思想是美与用、美 与善的合理状态,是合乎功用目 的,合乎道德规范、合乎人的情 感表露。 ( 代 宋 ) “器以载道”之意境美 和谐美首先是器物自身的和谐。然后是器物形式设计的布局构思,讲究器 物“巧而得体,精而合宜”的和谐美,既要满足功能要求,又要具备鲜明的形式 特色。此外,中国传统器物设计往往具有典雅、含蓄的品质,这是器物和谐之美 散发出的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 中国传统器物有深厚神秘的东方风 采,丰富神奇的质感肌理,诗情画意的 优雅意境,以及细部的精致处理,使得 中国器物耐人寻味,美不胜收。中国传 统器物艺术是通过形态语言传达和表现 出一定的气氛、趣味、境界、格调,以 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意境”作 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突出特征,显示在器 物设计活动中。 中国古代桥梁解构之美 保留到今天的最著名的石拱桥有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安济桥 ,即赵州桥,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朝,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石 拱桥,比欧洲19世纪兴建的同类拱桥早了1200多年。在世界桥梁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展示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惊人智慧。 中国传统设计——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礼治”、 “仁义”所带给中国传统艺 术浓重的“礼教”色彩和古 典美学的“中和”原则,使 中国人的设计审美思想都受 着“礼乐”文化的支配。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