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 篇一年级儿童刚从幼儿园迈入小学, 我们可以从童谣、儿歌开始
起步,吟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这样一些轻松有趣的童谣,实现“幼小”的顺利衔接。迈入二年级后,紧接着开 始大量优秀的儿童诗和浅易五言绝句的诵读。这样的安排完全遵循孩子的心理特 点,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语言习惯,低年级儿童读着这些诗歌时眼睛是明亮的。
中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由浪漫期向精确期开始过渡, 我们可以让
孩子读一些金子美玲、金波等中外著名儿童诗人的主题诗,在诵读一位位诗 人的系列诗歌时,可以结合诗人的性格、写作风格等背景,让孩子们读着、 感受着,在读中不知不觉地开始深入地探索。此时,可以同时穿插诵读五言、 七言的古诗,让古典诗词与现代经典一起浸润孩子的心田。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们有了几年的诵读、生活的积累,心理认知开始向综合 期迈进,这时,我们可以进一步开阔他们的视野,诵读人类最优秀的诗作。如泰 戈尔的《飞鸟集》《吉檀伽利》《新月集》等等,让高年级的孩子从感性渐渐走向 理性,生命因此而不断丰盈。
这样,小学六年下来,孩子们的晨诵过程也就是孩子们生命轨迹的发展过程, 孩子们诵读的是属于自己的诗,精神一定是活跃的,灵魂一定是舒展的。
B 篇小学的晨诵时间多为15-20分钟,在这样短短的时间内,孩子们该以怎 样的方式进行诵读?我们看到,在不同的教室里,有的是孩子拿着诗歌自由诵读, 甚至不加理解地死记硬背;有的则把“晨诵”当成诗歌分析课,“晨诵”异化为
“晨讲”。这样的晨诵,孩子们不快乐,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晨诵之要义应在于“诵”。比如儿童诗人钱万成的儿童诗《会飞的叶子》
谁都怕冬天
说冬天冷
小麻雀却说不
在光秃秃的树丫上
朗诵小诗
谁都说冬天难看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小麻雀站在枝头
给寂寞的老树
添上一片
会飞的叶子
我在给二年级的孩子上晨诵课时,首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把我对诗 歌的理解与喜欢在第一时间传递给了孩子。这一点很重要,晨诵的过程应该 是老师与孩子们一起穿越诗歌的过程,老师应该与孩子们一起欣赏,一起兴 发,一起感动,一起陶醉。老师、学生与诗歌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 诵读诗歌的“场”。
接着孩子们自由练读,不一会儿,孩子们就读熟了,在连续请了两个孩 子都读得很流利,知道孩子们基本会读了后,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让“一 个勇敢的男孩读读第一节”, 让“一个美丽的女孩读第二节”, 再让所有“勇 敢的男孩们读第一节”,让“美丽的女孩们读第二节”,就这样变换着形式, 孩子们不知不觉已经把诗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了。
第三,在学生读熟诗歌之后,通过巧妙地点拨,以“点睛之语”引领孩 子们进一步悟读。比如这首诗的悟读,我通过课前搜集的“腊梅、苍松”等 植物图片,以及孩子们“晨跑、跳绳、上课”的照片,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 除了诗中的小麻雀是“会飞的叶子”,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植物、动物,特别 是自己也都可以在诗中。最后,我把这首诗进行了改编:
谁都怕冬天
说冬天冷
二(3 )班孩子却说不
在明亮的教室里
朗诵小诗
谁都说冬天难看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二(3 )班孩子用火一般的活力
给冬季的校园
添上一只只
会飞的蝴蝶
让孩子们再次诵读,孩子们读着这首送给自己的小诗,是怎样的一种自 豪啊!他们情趣高涨,一张张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
不同的诗歌,“诵”的形式会有所不同,但是,只要牢记一个“诵”字,让 每一个孩子在老师,这只“领唱之鸟”的带领下,反复吟诵,自觉地实现精神的 张扬,灵魂的舒展,诗歌便会逐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C 篇晨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它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诗歌与 孩子建立起关系,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好,丰富学生的心灵。在体验诗歌的过 程中,为孩子们的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所以,晨诵之诵,常常应该让孩 子们在诗歌中找到自己,找到自身的生存方式,从而实现“诗中有我,我中 有诗”的境界。
首先,教师要深入解读诗歌,寻找诗歌与孩子生命的交集点,在诵读时, 引导孩子在诗中找到“我”的影子,以期让孩子与诗歌产生生命的共鸣。
比如一位教师在晨诵时间带领孩子们诵读贾尼 ?罗大里的《墨水瓶》
多么美的诗句,
如果能用
一束阳光来写。
多么纯净的诗句,
如果能用
一丝轻风来写。
在墨水瓶底,
隐藏着宝物,
配上最黑的墨水,
写下我们人生灿烂的词句。
这首诗与孩子生命的交集点在哪里呢?这位老师利用孩子们的疑问巧妙 地进行了点拨:
多么美的诗句,如果能用一束阳光来写。 /多么纯净的诗句,如果能用一
丝轻风来写。
诵读到此,她微笑着看着孩子们:“亲爱的孩子们,我们没有阳光,也 没有清风,但是,在墨水瓶底隐藏着宝物,你们的墨水瓶底藏着什么样的宝 物?”
孩子们若有所悟:“是信心! ”“是勇气” “是智慧!”……
就这样,一首沉睡的诗歌被巧妙地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