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本案中,因为张某对配方的保密措施在其生产中从不告诉其雇员,化学物品的关键制造过程均由张某在严格的保密措施之下亲自操作,其雇员只作些辅助性工作。不让他人接触其秘密本身就是一种保密措施,一些人机械地认为只有建立保密制度,告知他人保密事项,才构成保密措施,这种理解不能包括所有的保密措施。在谈判时,张某不但告知其配方和客户名单属于商业秘密,而且还约定了保密义务。所以,最后法院认定王某的行为属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案例2 在“沪科案”中,任职于华为公司的王志骏、刘宁、秦学军于2001年7月分别从光网络传输部辞职。当年11月三人在上海联合投资50万元创办了一家名为“上海沪科技术有限公司”的光传输设备制造企业,并先后从华为挖走技术开发人员20余人。为保护公司商业利益,华为公司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向沪科公司索赔200万元人民币。 就在华为向上海中院提起民事诉讼不到半个月时,UT斯达康突然宣布以200万元人民币和分3年授予1500万美元期权的代价收购沪科公司,刘宁、秦学军、王志骏三人遂成为UT斯达康员工。 华为公司也遂将民事诉讼转为了刑事诉讼。2005甲5月19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决,三名高学历的IT界科技精英因侵犯商业秘密罪将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法律制裁。 案例分析3 某高校的科研实力较强,曾发生过多次科研成果泄密事件,给学校带来巨大损失。 一次,学校的一项科技新成果刚刚通过课题鉴定,就发现有一个企业在生产这个新产品。据调查,原来这家企业利用高薪从该高校挖走了2位科技人员,通过他们掌握了这个新产品的制造技术。事发后在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该校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审理,由于该高校对这项科技新成果从未采取过保密措施,也未与其研制人员签订过保密协议,因此该科技新成果因缺乏保密性而不能构成商业秘密。 鉴于这次教训,该高校立即制定了科技成果保密制度,规定所有参加研制的人员对研究成果赋有保密义务。 后来,该高校又发现一项科研成果被一家企业使用,遂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审理发现,该高校虽然制定了保密措施,但是保密制度执行不力。因为在诉讼期间,一个客户在该所高校某系资料室,以索取科技资料的合法方式取得一份主要材料。最后法院认定,该项科技新成果因缺乏保密措施不能构成商业秘密。 事隔不久,该高校又发现一项新技术被企业掌握了。经调查,该企业的这项技术是通过高校的某教授得到的。高校又向法院提起诉讼,经审理,最后仍然败诉。 理由是高校的商业秘密成立,但是该企业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不成立。因为虽然校方能够证明曾制定过保密措施,并以合同的形式赋予研制人员保密义务,但是却拿不出一份书面文件能够证明这个教授参加过这个新成果的研制,即不能证明是对这项成果赋有保密义务的人,另对该教授独立做出该项技术的行为属于职务技术成果不能做出有力证明,因此这个教授向企业转让该技术的事实不能证明该企业实施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六、商业秘密的合法搜集 1、相关文献分析法 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综述报告、新闻出版物的广告报道、工商税务行政部门的统计报表、企业宣传品 2、技术人员分析法 通过对技术人员专业方向的分析,以及项目组长、技术经理等人的专业倾向,可以判断其将采用哪些技术来改善产品。 3、反求工程 反求工程法所获得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但要注意: 一是保留产品来源合法的证据,如产品发票、供货合同; 二是对反求工程的整个过程作详细记录;三是对反求工程的成果妥善保管。 在将来可能发生的诉讼中,企业可以举出有力的证据使自己摆脱被动局面。 4、直接调查访问法 出席竞争对手举办或参加的展览会、鉴定会、交流会、新闻发布会等,以获得竞争对手的产品目录、产品样本、广告等资料。利用对方的疏忽常常可以获得重要的经营信息,甚至战略情报。 我国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将商业秘密定义为: “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美国《统一商业秘密法》中规定: “商业秘密”为特定信息,包括配方、样式、编辑产品、程序、设计、方法、技术或工艺等。 商业秘密的基本特征: 经济性——能够带来经济利益 实用性——能被应用到生产经营中 秘密性——不为公众所知悉 二、商业秘密的非法搜集途径 1、采用盗窃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行为。 2、培养或雇佣商业间谍,打入竞争对手内部以获取竞争情报 。 3、采用金钱、物质、地位等等利诱手段,贿赂、收买企业竞争情报的知情人。 4、用业务洽谈、合作开发、学习取经等手段,套取竞争对手的企业竞争情报。 5、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自己所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