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声乐创作中花腔技法的民族化体现
[关键词]中国声乐 花腔技法 民族化
“‘花腔’——同源于德文Koloratura(意大利语Coloratura),指旋律精巧灵活的装饰,歌唱时的花腔通常表现为包括各种装饰音、颤音、同音反复、连续大跳音程、快速乐句及华彩乐段等带有器乐化特点的音乐形式。”当下我们在探讨花腔技法时多是与女高音联系在一起,其实“花腔”最早是来自欧洲13世纪阉人歌手们的炫技歌唱。在这一时期,男童被阉割以替代女生在教堂中咏唱技巧复杂的华彩唱段。经过15、16世纪的发展,17世纪的阉人歌手大为盛行、将美声唱法推向了一个高峰,随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花腔华彩技巧。随着歌剧改革兴起、过度的花腔炫技演唱遭到批判,阉人歌手逐渐走向衰落,直到19世纪的欧洲,花腔与女高音在歌剧表演中得以完美结合,“不为花腔而花腔”的演唱为音乐作品增添更多的艺术性与欣赏性。此后,才出现区别于戏剧女高音的真正意义上的花腔女高音。德国的松苔格、意大利的帕蒂、瑞典的林德以及伽利·库琪、帖特拉基尼等都是当时出色的花腔演唱者。随着花腔技法的成熟发展,也产生了大量优秀的花腔唱段,如《我听到美妙的歌声》、《我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等。这些作品中的花腔技法大都是为突出戏剧性而服务,“近器乐”的人声歌唱展现了西方音乐独特的审美特征。
20世纪20年代,周淑安、应尚能等歌唱家西学归来,开始在国立音专等音乐院校教授美声唱法。花腔技法随之开始被运用于中国歌曲、歌剧演唱中。它的传人不仅对中国土嗓子唱民歌的时代是“历史性”的重大事件,同时也开启了我国花腔歌曲的创作之门。最早的一首带花腔的歌曲是1930年周淑安创作的《安眠曲》,这部作品主要是以中国传统音乐加花的方式进行创作,虽然歌曲简单短小、写作技巧还不够成熟,但已初具花腔雏形。随后,1959年贺绿汀创作了一首难度较高的花腔歌曲《快乐的百灵鸟》。以百灵鸟为题材的花腔作品还有黎英海创作的《百灵鸟你这美妙的歌手》等。70年代,尚德义创作了花腔歌曲《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算作是中国第一首民族花腔作品。80年代以来又相继产生了白城仁的《苗岭的早晨》、姜一民的《军营飞来一只百灵》、徐景新的《春江花月夜》、陆在易的《彩云与鲜花》等优秀代表作。
中国传统音乐追求写意、含蓄、近人声的美学意境,与西方重写实、近器声的音乐审美特征截然不同。这也导致中西作曲家在创作花腔作品时的出发点不同。因此,本文将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对中国声乐作品中花腔技法民族化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强调“民族化”是中国花腔歌曲演唱与创作的重要根基。
一、微观视角:民族音乐元素在花腔技法中的体现
(一)民族化节奏
中国传统音乐节拍运用与西方功能性的均分律动节拍不同,它主要遵循的是“拍无定值”的运行法则,即节拍并非是按照规律性的强弱交替循环反复,而是“大量运用非功能性的均分律动和非均分律动,有时还将非均分律动和均分律动以对位方式结合起来,使它们在不同声部出现。”
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花腔唱段,经常运用散板、有板无眼、紧拉慢唱等节奏形式,塑造歌曲“此处无节胜有节”的审美特征。如在根据哈萨克族民歌改编的花腔歌曲《玛依拉变奏曲》的第二变奏中,作曲家胡廷江为了进一步深化乐曲情感、在节奏上做了“打散”的处理。虽然只是加入几个小节的散板节奏,却为乐曲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将“有伸有缩,方能成拍”的“弹性”节奏思维运用得恰到好处。此外,作曲家为了营造乐曲意境,经常将花腔旋律安排在一个自由的散板段中。如徐景新根据同名民族器乐曲改编的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就多次运用散板节奏支撑繁复流动的音符,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明月升”的恬静之景。虽然从音乐材料构成角度来看,中西花腔段都是由颤音、大跳、音阶、密集音型构成,但由于中国花腔唱段“弹性节拍”的运用,赋予了作品不一样的音乐风格。此外,借鉴少数民族音乐节奏型,也是花腔节奏民族化的重要体现。如,尚德义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多次采风后,创作了花腔代表作《七月的草原》。乐曲将维吾尔族特有的切分节奏型“XXXXX”与花腔旋律有机结合,勾勒出新疆草原美丽景色以及牧民欢乐幸福生活的美好情境。
(二)民族化旋律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戏曲、民歌、说唱优美动听的旋律也成为花腔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不仅赋予了花腔技法多样化的民族音乐性格,同时为其打上深深的民族烙印。其实,国外作曲家早已有运用民族音调进行花腔创作的先例,著名的美声花腔歌曲《夜莺》就是根据俄罗斯的民间音乐曲调创作而成的。
在花腔传人我国至今,作曲家一直关注花腔旋律民族化的问题。这些作品有的是运用民族音乐的旋律片段进行创作,有些是根据民歌特性音调创作而成。例如,在根据东北民歌《梅花开得好》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班游戏活动教案《好玩的纸棒》.pptx
- ITECH艾德克斯IT6100系列单路输出高速高精度的可编程直流电源用户手册.pdf VIP
- 艾德克斯ITECH 可编程电源 IT6100 系列产品的编程与语法指南.pdf VIP
- 电商直播中商品与主播信息对销售转化率的影响--基于抖音平台的实证研究.pdf VIP
- 六级词汇闪过乱序版中文翻译.xlsx VIP
- 活着剧本最终版.doc VIP
- EPA7196A六价铬-比色法中文.doc VIP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计算题能力突破训练[含答案].docx
- 学堂在线 海上求生与救生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无生上课”试讲备课要领-一文在手-面试无忧.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