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被误会了的回旋奏鸣曲式乐章
疑问:贝多芬不会写出如此比例失调的回旋曲式吧?
20XX秋天,我应邀为武汉音乐学院的一个音乐理论研修班讲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课程,有一次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请找出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100个乐章中的所有回旋曲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在下一周的课堂研讨中,连续几位同学的发言,都无一例外地提及了作为回旋曲式的《第三钢琴奏鸣曲》(Op.2,No.3)第二乐章,这引起了我的警觉。我提议暂停讨论,让全班同学对照乐谱,当堂再把这个乐章聆听一遍。
是的,一听之下,一眼看过,说这个乐章为回旋曲式,好像没有太大问题:圣咏式的主要主题,在这个柔板乐章中非常清晰地间隔出现了三次!而在抒情、慢板乐章中运用回旋曲式,也正是贝多芬的典型做法之一。我估计同学们可能已经查阅并或多或少地轻信了匈牙利魏纳·莱奥《器乐曲式学》中的相关分析,进而放松甚至放弃了对作品本身深入细致的分析。经过问询,情况确实如此。魏纳·莱奥认为该乐章的曲式结构为“较低等级的回旋曲式(两个插部)”:主要主题(1-11);第一插部(11-42);主要主题的第一次再现(43-53);第二插部(53-66);主要主题的第二次再现(67-77);尾声(77-82)。
这确实是一个貌似干净利落的分析,但它存在着明显的致命缺陷。首先,该乐章作为回旋曲式的五个基本部分的规模布局,其比例严重失调:11小节(叠部):32小节(第一插部):11小节(叠部):14小节(第二插部):11小节(叠部),作为回旋曲式第一插部的规模,竟然是其他各部分的三倍!这显然不符合回旋曲式乃至所有曲式各部分规模大致相当或呼应式平衡的基本原则。第二,古典时期的回旋曲式如果只有两个插部,在各部分规模大致相当的基础上,第二插部往往会比第一插部长大些,而不是魏纳·莱奥分析所示的那样明显相反。第三,在结构功能上,回旋曲式各插部与叠部的对比程度,也与插部自身规模的增长相应,呈总体增长趋势。而该乐章的实际情况也是恰恰相反:且不说作为回旋曲式的该乐章两个插部的材料相似甚至相同,仅就简洁而且效果显著的速度对比因素而言,叠部与第一插部之间速度对比鲜明,从小=48“对比”为一=56,第二插部与叠部之间的速度反而“统一”为小=48。
贝多芬确实不能写出如此比例失调而且如此违背乐思发展逻辑的回旋曲式!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考察、比较贝多芬早期包含四个乐章的《钢琴奏鸣曲》套曲中,使用回旋曲式的第二乐章的各部分规模比例状况(见表1)。《第二钢琴奏鸣曲》与《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的各基本部分的规模,是大致相当的(当然,尾声除外),《第二钢琴奏鸣曲》叠部第二次再现与《第八钢琴奏鸣曲》叠部第一次再现时,规模“貌似”减半,其实与各自叠部自身的并行结构密切关联;它们的第二插部,相形于第一插部,其规模呈增长趋势,都从12小节分别增长为18小节与14小节。
解析:原来是一首被误会了的典范回旋奏鸣曲式
那么,《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究竟是一个什么曲式呢?本文认为,该乐章为回旋奏鸣曲式(见表2)。
该乐章主要由三种材料相应配合以三种织体——变化、发展、交替、回归构成。除了材料A及其两次变体(见例3),旋律清晰、调性明确、性格鲜明并格外显目外,另外两种材料及其各自两次变体(见例1、例2)都属于旋律淡化、性格模糊的“音型化”甚至“一般化”写法。也许正因此,魏纳·莱奥以及不少学习、分析者才轻易将该乐章归类为回旋曲式;恰恰因为此,细心注意到与准确区别开另外两种材料,特别是材料C与各自变体的和声陈述形态及其所发挥的相应结构功能,才是合理解析该乐章曲式结构的关键所在。
材料C第一次出现在19—25小节(见例1第一行),其和弦序进为两次“呈示性”的完全进行,该段落因而建立在明确的G大调上;它第二次出现在37—42小节(见第二行),其主体和弦序进为两次“不稳定”、“开放式”的终止四六和弦到属七和弦进行,该段落因而强烈趋向于E大调或e小调;第三次出现在59—66小节(见第三行),其和弦序进又“再现”为两次“呈示性”的完全进行,但段落建立在明确的E大调上。至此,材料C的第一次出现,作为乐章整体奏鸣曲式的副部主题;第三次出现则相应明确地成为了“调性服从到主调”的副部主题再现;而第二次出现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奏鸣曲式展开部的“属准备”。材料C及其变体三次出现时不同的和声陈述形态,以及所发挥的相应结构功能,奠定了整个乐章作为奏鸣曲式的坚实基础。
材料B第一次出现在11—18小节(见例2第一行),前3小节为e小调,后3小节上三度模进到G大调,进而在G大调上继续并导出副部主题,体现出呈示部中主、副部之间的连接部功能。第二次变化出现在26-36小节(见第二行),前3小节为e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8课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课件 中职高教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x
- 《童年》导读课堂实录.docx
- 02S515排水检查井图集.pdf VIP
- 药棒穴位按摩1.ppt VIP
- 硅PU篮球场监理细则.doc VIP
- 专题1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五年(2020-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docx VIP
- 2022年浙江省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汇总(含解析).pdf VIP
- 美的集团精益智能工厂数字化建设三年规划方案(70页).pptx VIP
- 数字电路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国家体育总局2024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秋季)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