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余光中
个人简介:余光中(1928 年 9 月 9 日--2017 年 12 月 14 日),中国当代
作家、诗人,现居台湾高雄市。生于南京市,父亲余超英,母亲孙秀君。母亲为
江苏武进人,妻子为常州人,故又以江南人自命。抗日战争时在四川读中学,感
情上亦自觉为蜀人。因生日正好是农历 9 月 9 日,所以自称[茱萸的孩子] 。在两岸
三地游走居住教学的余光中老师,自言最喜欢的是香港和高雄,曾形容两岸三地
是: “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1]
现为台湾国立中山大学讲座教授,擅新诗、散文,旁及评论、翻译,出版著
译凡五十种,其中散文有十种,作品列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设有华文课程
的大学、中学的教科书。余氏行文精炼,发人博思,故坊间也有不少其作品之评
析。中文造诣深为人赞,如香港作家林沛理称之为:“语言的魔术师”、“香江
第一才子”陶杰许之为“用中国文字意象之第一人”,且其精通英语及多种外文,
包括德语、西班牙语等。曾任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联合
书院中文系系主任,亦尝为美国大学英美文学系副教授,于两岸三地享负语言大
师之名
余光中的生活
事例一:初试啼声
廿岁那年,国共内战正炽,余光中和母亲从南京逃往上海,又辗转到了厦门
「时局非常动荡!」余光中回想当时光景,学生罢课、老师罢教,政治分子
渗入到师生中,人心浮动。学运像一个个浪头,青年浮沈其中,不知自己会被推
向何方
余光中对这些运动并不热中,「因为我心中存有疑问。」他直觉,共党政体
不适合自己。在一个连思想都要箝制的政党生活,文人如何能坦率从文?对一个
已下定决心要成为作家的年轻人而言,他只有摆脱,才能畅言
外头的世界翻腾不休,余光中内在的诗心也蠢蠢欲动
「我站在高崖上,再深深吸一口气,向爱琴海与夜空,投最后的一瞥。」在
向着紫金山的窗案,余光中初试啼声,完成了第一首诗作〈沙浮投海〉。廿岁的
年轻诗人,想着希腊女诗人沙浮,苦恋着菲昂,却被抛弃,郁郁投海而死
不论外界如何纷扰,余光中有定见的朝作家之路迈进。在厦门「星光」、「江
声」两报,陆续发表新诗和短评
一甲子后,八十岁的余光中新作〈藕神祠〉,哀悼中国女诗人李清照:「莲
子虽心苦,藕节却心甘,藕断千年,有丝纤纤,袅袅不绝,仍一缕相牵。」
是独锺女诗人吗?从小接触古诗词的余光中说,也爱李白、杜甫,少年时拜
读英国诗人济慈、爱尔兰作家王尔德作品,受到许多启发。他尤爱兼擅诗词、古
文、绘画、书法的苏轼,可为文人典范
话题:理想,心境,在乱世中创作,可引用“陶渊明”
事例二:一次记者问在现实中您是如何用诗人的眼光来看待生活的?
余光中回答:每个人的生活中都要有诗,不过诗也只是一个象征,一个人要
过诗意的富有灵感的生活也不一定要做诗人。生活里面光有真理、有美德还
不够,好像还缺少什么。生活里面还应该有艺术,不管是诗,绘画,音乐或
者有雕塑,总而言之,生活里面应该有美。有一位美国的亿万富翁,他很喜
欢他的小女儿。有一天他看到小女儿带笑地走过来,心花怒放,那一刻他就
想做个诗人,可是他想不起如何形容他的女儿多么可爱,他想了半天说,啊
,你美丽得像一张百万圆的大钞。那就是说一个人虽然很富有,可是在诗意
生活上可能是一个非常贫穷的人,因为没有想象,连赞美女儿也想不出一句
诗来,有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所以美是不能量化的,它是一种质,不是一
种量。所以王尔德说,现在人的毛病就是什么东西都知道它的价格,可是没
有东西你能知道它的价值
话题:生活的艺术,美,诗意生活,价格与价值
事例三: 余光中在思想上是一位因循守旧的人。他不烟不酒,一杯茶足矣,
过的是清教徒式的生活。机械得连吃饭都上固定的餐馆点菜都是千篇一律。他是
当年办《文学杂志》的朋友中惟一一个不上牌桌的人。他不想见那些不必见的人,
因为他既不求官,也不竞选。对有共同旨趣的朋友,他盛情接纳,对话不投机者,
则三句嫌多,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他确实又是一位冷面热心,很善解人意,乐于
提携有才情的朋友。余光中文章写得好,人品又高尚,他晚年供职的高雄中山大
学,校长把他当作镇校之宝,请他在运动衫、雨伞上题字,以赠来宾。在他退休
后仍热情留,作为学校的“门脸”,每遇事不遂,一打余光中牌,便无往而不胜
而余光中自己“不喜欢在媒体上晃来晃去”,他是一位唯美主义者,追求心灵一
片净土
余光中的谐趣:
事例一:他说他生就一副“不列颠的脸”,西装、领带,洋气十足,外表一
本正经;他的锦心绣口是有名的。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