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docxVIP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 PAGE PAGE # - PAGE PAGE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认识鲁迅。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 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 (写景) 4 、记叙的感情色彩。 5 、两相比照的结构。 6、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叙事) 学习要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 。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 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 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课时: 3 自学内容: 1、 查找作者简介。 2、 朗读课文,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语。 3、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学生交流查找的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鲁迅( 1881 —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 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 1926 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 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 迅小时候( 12 岁到 17 岁)在这里读书。 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 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 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 协的战斗。因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 1926 年 9 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 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 舞,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现,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 “沉沉如死” 。厦大校长兼国 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 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 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 “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 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 “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 “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 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 从课文题目大家读出了什么?依此如何理清课文写作思路? 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 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 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请大家理清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 1—8 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 1 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 ,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 2 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 3—6 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 7—8 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 9 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 9 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 10—11 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 12—16 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 17—20 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 21—24 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三、学习写景方法,体会作者情感。 1、朗读第一段,找出关键句。 作者写道:“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 园”。这里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请认真阅读下文,说说百草园哪里体现出是“乐园”的特点? 活动形式:学生速读,小组交流明确。 ( 1) 百草园的景物好看,好玩的多。 ( 2) 百草园有神秘的传说。 ( 3) 百草园冬天可以捕鸟。 2、学习写景手法。 活动形式:学

文档评论(0)

cooldemon06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