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俭《壶天洞乐图》探析晚明文人雅集中的世俗文化.docxVIP

从王俭《壶天洞乐图》探析晚明文人雅集中的世俗文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王俭《壶天洞乐图》探析晚明文人雅集中的世俗文化 《壶天洞乐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绢本写意,微染墨色。除画中有署款为“会稽雪松王俭为龙田何先生写《壶天洞乐图》一览”可以知道作者为浙派画家王俭以外,画上并未有记录年月,但从赏读画卷时风格颇具明代吴伟遗风,可以判断大致为明末清初时期所绘。由于明代新思潮影响,该时期派别风格颇多,绘画作品难免有被遗漏的情况,故此画也没有被记载进画史。从画中题跋可以推断此图为龙田何托王俭所作,或为文化商品定制,或作为友赠,而其他关于作者的作品和个人成就仍待考。 “壶天”一词源于《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传说东汉费长房为市掾时,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市罢,跳入壶中。长房于楼上见之,知为非常人。次日复诣翁,翁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此后即以“壶天”一词就谓之仙境、享乐胜境。这超凡脱俗的仙境,即亦是道家思想所向往的悠闲自在的无为生活。明代晚期正是道学复兴的黄金时代,公安派袁宏道曾以:“真乐有五,不可不知”即“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一快活也”①来鼓励人们崇尚享乐的世俗人生。 一、纵酒享乐的世俗人生态度 从科举制度建立开始,穷困的读书人多以仕途经济、考取功名为目标,力图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改变穷困潦倒的生活,由于明朝的社会变迁,贪污腐败的官宦掌权,科考并不能公平公正的对待士人,寒窗苦读的窘迫文士在社会生存压力和经济持续发展的促使下,只能被迫从“道德志向”走向“世俗意图”的道路,这种角色转化也进一步改变了文士的人生态度,文坛宿儒们也不再将“风骨雅趣”作为人生追求,不再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而是“不以私营为耻”甚至“以文鬻利”的世俗化思想。他们以消沉、低迷的世俗态度向社会现实低头,抛开原本的“理”,将纵欲享乐变成他们聚集诗会时的重要目的。 《壶天洞乐图》是一幅长卷,以文人雅集为主要叙事内容,以密集的百余人物组合构成画面,描绘的是同段时间下众人醉酒前后纵情享乐的景象,场面变化无穷、连贯而富有情节性的场景扣人心弦,充满欢愉享乐的气氛。关于文人雅集中世俗的追求,画卷中还有隐喻的描绘,画中有一组四人在欢歌共舞的场景,其中最左的人物手捧蟾蜍,而在历朝历代,蟾蜍(金蟾)都有寓意为聚财、官运亨通的吉祥之物,故手捧蟾蜍又有向往发财、追求富貴的世俗理想,这个崇尚欲望满足、纵情至上的时代,画家和士大夫都将世俗向往毫不遮掩的表现出来,文人、平民百姓皆期望“发家致富,美梦成真”,在一夜之间改变生活,这种愿望也是与传统的耻于言利观念相悖。而在人群的右侧,却有一只展开双翅,单脚站立,欲与众人共舞的仙鹤。鹤极具神性,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崇高的位置,象征文人士大夫高雅的风志,在画中金蟾与仙鹤虽绘制一处,但两者的理想寓意却格格不入,一个与金钱世俗相关,一个是志气高雅的象征,也正说明了画家王俭将明末时代下文人欲追求金钱财富的世俗观念但又不愿背离上层文人雅士的高雅风骨的矛盾心理表现出来,而画卷中场景立志与追求“理想”的雅集环境,是表现文人雅集中世俗享乐的典范。 二、人性的解放与纵情至上 由于晚明社会的扰攘纷乱、动荡不安,在这样的中央集权松动的时期,人们改变原有巡礼守法的政治信条、抛弃陈旧僵化的文化价值观念,不再被传统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束缚,人们以个性解放为由,将人性中的丑陋与不羁表现于时代作品当中。从《壶天洞乐图》中可以发现,除了文人以外,还有另外一个群体与其同聚,根据人物的褴褛的衣着和手中的破烂的蒲扇,应该是该纷乱时代下的乞丐或是流民群体,他们与文人一起醉酒作乐,与他们一同欢舞。这类最下层的世俗群体是不具备风情雅趣和知识文化的,原本是文人阶层最不接受的群体,而此画中的文人雅士却自甘堕落与乞丐流民混迹一处,只为自由洒脱的纵酒享乐,是源于以真情至上的自由精神,人性的解放,也映射这个鲜明人文主义时代下文人士大夫角色的转化和社会交往关系的异化,文人可为俗人,俗人亦是文人。 明代是青楼文化盛行的时代,常绘有名妓出现在文人雅集中场面,在青楼文化圈中与文人士大夫建立起常规的关系与互动,与《壶天洞乐图》中文人与流民乞丐同伍相似。故此画文人雅集中还出现不曾见过的“丑陋形态”,画面中的文人并未衣着清楚整洁,而是袒胸露背,光着脚掌,或席地而坐,手上仍捧着酒壶畅饮,或因酒醉躺倒在树边小憩,不省人事,众人松懈的姿态和酒精下的疯癫痴狂毫无文人原本高洁雅致的面貌。画中还有随身侍奉的小童,帮忙搀扶喝醉的文士、服侍饮酒过渡呕吐的文客。从画中的情景来看,结合时代下颠覆礼教思想,离经叛道的“俚文”、“曲艺”、“小说”的描述,倡导淫秽之词以助长风流洒脱的风气,足以反映出文人中狂狷悖俗,酗酒、癖变童、狎妓一时成为时尚,甚至明目张胆的出现在文人雅集会之中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