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言的词学创作及其词学理想.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惠言的词学创作及其词学理想   乾隆五十九年( 1794) ,张惠言景山宫官学教习期满,例得引见,适逢母丧,故居丧读《礼》三年。同年,弟子崔景偁丧。次年,挚友陆以宁丧。嘉庆元年张惠言至歙,忆及十年前与王灼共游之事,慨叹物逝人衰,作《鄂不草堂图记》,言: 人生盛衰聚散大都如此,非偶然也。;[1]二年,母柩已葬,得江安甫、郑善长、金式玉、金应珹、金应珪诸徒相从,再加上弟弟翰风、外甥董士锡皆来歙县,一门融融,闲雅穆然,为三十七年中所未有。治学之余,二张携众弟子登高泛舟,优游于南陵山水之间,解说义理,吟咏性情。不数年,完成《周易虞氏义》、《虞氏易札》、《虞氏易释》、《周易郑荀义》、《易义别录》、《易纬略义》等书。   《词选》刊刻正是在这个颠连方定、《易》学已成的时期。时近中年,经历了仕途磨洗与亲人之丧后,张惠言不但在学术上确立了信心和地位,更能通达地看待余生所求。他所谓余于此时心最乐;,不仅在于董、江二生的好学,也不仅出于对经学教义的钻研谋求,而是山水间一片生意盎然与子侄辈的勃然生机合为一体,于此窥见了天地间生趣流转的妙意。张惠言本无编订词选之意,唯以治学之闲暇应金氏诸生所好而为,写作时间也只在这前后五年间,但他的词学观念在编定词选过程中逐渐清晰明了,初成体系。这主要表现在常州词论之祖的《词选序》,形诸于创作则为作于当年的《木兰花慢middot;杨花》。   《词选序》之作,用意乃在考其端、释其意而正其体。张惠言认为词以乐府采诗为端,以意内言外;为意,故当借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词之正体非徒倚声言情,而重在指发幽隐。众所周知,推宗导源和以古变今是明末以来每次词风变革的通用理路。基于对明代词风及其所表现之士风的不满,众派各自标举而颉颃抗衡,但事实上,不但一派之后学渐趋颓靡,宗主本人之好尚也难以前后一贯。张惠言认为,创作者在时代风尚的变异中作词,评论者又以自己的喜好作为评价尺度,自然不可能有稳定的标准,从而又导致了创作思想的混乱。正如金应珪《词选后序》所言,昔之选词者推其好尚,亦有优劣。然皆雅郑无别,朱紫同贯;[2]( P8)。张惠言试图以雅郑;代替好尚;来建立一种不为个人喜好和时代风气左右的评价尺度。   词只有八百年的历史,张惠言上推《诗经》是否过于迂阔? 这个问题应该放到由明入清的整段词史中去考查。有明之际,南宋末坊间词选《草堂诗余》广泛流行,至今尚有 33 种明刻本传世。此书所选多为五代北宋浮艳柔婉之作,于南宋词收录甚少。当时文坛常以《花间》、《草堂》并举,以花草;为浮艳柔婉词风的代名。清初浙西词派为了纠正明词芜陋淫哇的弊病,遂标举南宋之醇雅。阳羡词派最为推崇的也是《草堂诗余》所不收,并被明人看作变体的苏辛词。在这样的词史背景下,五代北宋已经被视为相反于南宋醇雅的陋俗风格,与张惠言标举的渊渊乎文有其质焉;的标准并不符合,想要以此来救浙西、阳羡之弊,就很难被词坛接受。   为解决这一问题,张惠言只能将词之源头再往前推,并借用许慎意内言外谓之词;的说法,强调词与《诗经》的源流关系。张惠言上溯《诗经》,不仅因其成书久远,更是看重这一经典文本在汉儒和宋儒渐次阐释之后具有的伦理价值。这是常州词派在推宗导源;上与其他词派显着的不同。在由《诗经》阐释学笼罩的儒家文学史叙述中,张惠言试图以深美闳约;替代跌荡靡丽;,将不稳定之文学观念与相对稳定之伦理观念对接。在此思想指导之下,张惠言仿朱熹《诗集传》之例,对温庭筠词作了评点阐发,于考其端、释其意、正其体;的过程中,为其词学观念奠定了坚固的地基。   依据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的标准,《序》以温庭筠、张先、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王沂孙、张炎等五代两宋词人并重,选词又以豪放、婉约、清空三派并举,而茗柯七友;词心关切各不相同,张惠言引为同类,看重的乃是各种风格各种流派词作所共同表现的有寄托;的特质。寄托;在周济那里是指词人刻意嵌入的思想内核,在张惠言这里却是指有意无意渗入词作的人格理想或政治理想。这一理想无法通过单纯的技巧摩习来获得,能够符合的代不过数人,人不过数首;。张惠言词作传世不多,《茗柯文编》收录词稿一卷四十七首。计乾隆五十八年三十三岁时十九首、次年一首。是年十月丧母,其后两年无作。嘉庆二年编定词选,作十四首,次年无作。嘉庆四年三首,是年举进士,次年十首,次年至嘉庆七年六月病逝前无作。细读诸词,则知可分三类。一,追摹前人之习作; 二,未尝刻意摹习,而风格仍未出前人藩篱之作; 三,自成风格的成熟之作。其学词轨迹如下。   追摹前人之习作在全集中约占四分之一,如《菩萨蛮》鹧鸪飞上罗襦绣;用

文档评论(0)

凹凸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