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二-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含解析.doc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学案-专题二-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于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中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页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有某种程度的分解,但仍占据主导地位。 2.原因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削弱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 (2)外商在华企业迅速发展。 3.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4.表现 农业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手工业 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也沉重打击了城市手工业 商业 (1)外国的商业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洋行大量增加。 (2)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贸易中心转移到上海 5.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eq \a\vs4\al([误区警示]) 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在中国社会仍占主导地位,不能误解为鸦片战争爆发,自然经济就完全解体了。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条件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与推动。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3.途径 (1)洋务派的官办企业。 (2)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3)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地点:出现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5.主要企业 项目 时间 地点 创办者 发昌机器厂 1866年 上海 方举赞、孙英德 继昌隆缫丝厂 1872年 南海 陈启源 6.特点 (1)发展速度慢: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 (2)部门分布不均衡:集中在轻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等。 (3)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eq \a\vs4\al([图示记忆])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原因 (1)帝国主义:甲午战争后,列强大量输出资本和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政府自救:内外交困的清政府被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3)爱国人士:在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2.表现 (1)时间: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规模: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增多。 (3)速度:平均年增长率为15%,发展速度快。 (4)代表: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等企业。 3.影响 (1)地位: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2)意义: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一股新气息。 eq \a\vs4\al([整体图示])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 探究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史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史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史料三 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畅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1)史料一表明导致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是什么? (2)史料二中“夷人来厦开市”“其物充积于厦口”表明自然经济的解体在地域上有何特点? (3)史料三体现的历史信息与自然经济的解体有何关系? 提示:(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洋布、洋棉充斥着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市场,东南沿海的自然经济率先开始解体。 (3)中国手工棉纺织品滞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着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自然经济解体。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四个特点 (1)动力:主要来自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2)速度: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较快,内地和农村地区较慢。 (3)方式:先是“纺”与“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