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企业用工情况调研分析方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益阳市企业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益阳市工商业联合会 2018年 5月 10日 近期,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在市委常委、 市委统战部部长陈菊芳同志的率领下,针对企业用工难问 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我们通过发放企业用工情况调查表, 分别召开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行业商会负责人座谈会、 企业法人代表座谈会、企业员工座谈会,到企业和劳动力 市场实地了解情况,深入到益阳高级技校、益阳职业技术 学院、国基职校等了解职业培训情况,比较全面地掌握了 全市劳动力资源情况、企业用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现将 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用工及劳动力资源现状 1、规模工业吸纳就业略有增加。 2009 年,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 719 户,完成增加值 164.41 亿元,分别占全省的 5.8%和 3.9%;户均销售收入 7371 万元,户均利税 399 万 元,户均利润 208 万元,分别为全省水平的 73.9%, 35.8% 和 45.1% 。产值过 10 亿元的企业 5 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108 家。全市规模工业吸纳就业人员 10.45 万人,增长 8.9%,专业技术人员 0.84 万人,占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员 的 8.1% 2、规模工业缺工现象依然严重。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 719 家,有 185 家企业缺工,缺工人数 19486 人。其中, 赫山区 含高新区)缺工企业 89 家,缺工人数 11800 人, 所缺岗位主要是普工、技工、销售员;资阳区缺工企业 31 家,缺工人数 4980 人,所缺岗位主要是普工、一线工人、 修理工、焊工;桃江县缺工企业 24 家,缺工人数 886 人, 所缺岗位主要是普工、治炼工、车工;安化县缺工企业 5 家,缺工人数 153 人,所缺岗位主要是季节性生产工人、电 工、机修工;沅江市缺工企业 12 家,缺工人数 704 人,所 缺岗位主要是普工、纺纱工、车工;南县缺工企业 5 家,缺 工人数 246 人,所缺岗位主要是普工、生产员工、加工技 师;大通湖区缺工企业 19 家,缺工人数 717 人,所缺岗位 主要是普工、一线工人、档车工、服务员。 3、规模工业用工资源仍然富余。 全市八个区县 市) 含高新区) 1783 个行政村,家庭户数 1029569 户,农村总 人口 3783490 人,劳动年龄内劳动力资源总数 2336276 人, 其中有劳动技能的 700822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30%。目前 已实现转移就业 1031903 人,占劳动力总数 44% 。从事农 业生产人数 1063494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45%,富余劳动 力 240879 人 ,占劳动力总数的 11%。全市八个区县 市) 含高新区) 217 个社区,居民户数 300659 户,居民人口总 数 904656 人,劳动年龄内劳动力 574704 人,其中有劳动技 能的 155878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27%。目前就业情况:单 位就业 240193 人,占劳动力总数 42% 。灵活就业人数 179808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31%,外地就业 97228 人,占 劳动力总数的 17% 。未就业 57475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10%。 二、企业缺工的突出问题 1、招收普工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企业反映最多的 也是最急迫的是缺普工。缺档车工 2、对口技工少。 3、员工要价高。 二、我市城乡劳动力资源特点 <一)劳动力资源总体上仍是供大于求。 目前我市城乡 劳动力富余人数 298354 人,已占到劳动力总数的 10.4%。 城乡就业形势有所缓和,但未就业人数总量较大,压力不 容忽视。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占到了未就业人员的 80.7% ,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更显得突出。 <二)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各有侧重 。从掌握的数据来 看,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中本地消化和转移就业各占 50%,转移就业已经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城 镇劳动力在金融危机后就近就地以本地消化为主,在单位 就业和灵活就业的人数占到城镇劳动力总数的 73%左右, 外地就业仅占 17% 。从这一角度看,我市劳动力有序转移 更多地体现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上。 < 三)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 全市城乡劳动力总数为 2910980 人,其中有一技之长的仅占 29% 。城乡求职人员多 技能单一或根本没有技能和技术,文化水平不高,限制了 劳动者求职时的选择范围。 <四)劳动力转移流动以自发为主。 目前农村劳动力外 出主要依靠亲戚朋友介绍,牵线搭桥。更多的是个人盲目 外出碰运气。尽管近几年我市各级政府在引导劳动力有序 流动,规模输出上做了很多工作,一些地方如安化已取得 相当成效。但就全市情况看,多数地方劳动力流动还处在 自发阶段,带有盲目性。 <五)劳动力结构性失衡严重。 主要表现在劳动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