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世台考
柴立波乔玉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八?北直九》记载:新河口堡“嘉靖 六年、隆庆五年增修,周二里有奇。堡设在平川,西、北两面皆沿边, 孤悬为最。有水沟、平安等墩台为最冲口。外牛心山、甜水海等处, 皆夷酋驻牧地,往往由此窥犯右卫。万历中,增修治世台等处。山险 堑深,足为保障。”
新河口堡,即今万全县新河口,与我县台路沟乡接壤。堡筑于明 宣德十年,做为军事堡寨属万全右卫(治今万全城)管辖。当时,新 河口堡辖下长城由东而西“水沟墩起至中寨墩止,垣 26里①”。水沟 墩(台),即我县台路沟乡春垦村南坝头上之水沟台, 从台下有村落名
“水沟台”(归万全县)可知。中寨墩,今址不详,但它东距水沟台 26里,当仍在我县台路沟乡境内。如果不错的话,顾氏上面的这段 话告诉我们:
1、我县东南一线坝头地当冲要,明代,蒙古鞑靼诸部往往由此 南下,战事多;2、该段长城沿边有3个要隘,即水沟、治世、中寨三 墩(台),山险堑深,兵家必争;3、虞台岭之战明军惨败,“虏渐轻中 国,侵犯四十余年②”,明政府遂重视此地的防务,增筑了治世台;4、 治世台位于水沟台西。治世台确切位置在哪里?作为当地学者, 有义 务搞清它。
明修长城始于洪武年间。在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四年的
14年间,明成祖五次御驾北征,同时也加强防御。永乐十年八月,“敕 边将于长安岭(今赤城县剪子岭,元时称枪杆岭)、野狐岭及兴和(今 张北)以西至洗马林,凡关外险要之地,皆崇石垣,深濠沟”③,这 是明代在此间构筑防御工事、修筑长城的明确记载。永乐十七年,“立 兴和以外烟燉”,以加强战事信息的传递。其时,北元(后分裂为鞑 靼、瓦剌、兀良哈诸部)势力仍强,不断南下争夺漠南坝上。永乐二 十二年三月,鞑靼部酋长阿鲁台攻陷兴和城,都指挥王焕战死。宣德 中,明政府被迫实行战略性收缩,南撤后坝头一带的长城就成了拱卫 京师的前沿阵地。宣德十年,“九边”之一宣府镇管下的万全右卫在 长城内侧增筑张家口、膳房、新开口、新河口、洗马林五堡,成化年 间及以后更大规模修筑长城垣墩烽火。新河口堡在所管的 26里长城
侧建边墩29座,置守瞭官军207名④,另筑腹里墩若干。治世台为 29座边墩之一,并以地理要冲与水沟台(墩)、平安台(当为土边坝 口墩台)等构成这一带完整的防御体系。
从2006年起,我们就县境内长城多次徒步调查。调查中发现, 南部和西部坝头一带长城的建筑朝代、 墙体形制为最多,中国长城协 会会长成大林先生称之为“解开长城之谜的地方”。治世台位于水沟 台西,据此我们顺藤摸瓜,在白龙洞一带发见一通刻有“治世台”字 样的石碑。碑高83厘米,宽41厘米,厚15厘米。分三行刻出,“治 世台”三字竖刻,“东西”两字右左排列在下,“界”字再下。据牧人 讲,此碑多次被人移动,就是说出土处并非治世台所在,虽则如此, 它的现世足以证明治世台的存在,与文献合;同时表明该台就在附近,
不会太远
2011年 7月,张北县“百里坝头”风景线景点考察中,我们又 两次来到这里,重点考察了当地称为“双台子”的地方。双台子即两 座烽台并列,前后相距约 50 米,毛石干垒的明长城贴此蜿蜒西去。 据《宣府镇志》,宣府镇全镇治长 1865 里,边墩 1948 座,平均 0.96 里一座。新河口堡治长 26 里边墩 29 座,平均 0.9 里一座。邻近的新 开口堡治长 18 里边墩 21 座,平均 0.86 里一座。二堡的墩台相对密 集,大抵是地当敌冲的原因。我们测量过,这一带墩台间距为 450—
— 500米,双台子为何竟不足 50 米?
实地考察发现,“双台子”的南台为堆石台,当年外甃石,坍塌 后呈现状,与相邻的其它烽台形制相同。北台为土台,与南台迥然, 或许当年也曾甃石,增修南台时被就近用掉了。 双台子所处地势北、 东、南三面居高远眺?, 视野开阔,脚下长城顺山脊北下东折直入盘 长河谷(流入万全境内称古城河) ,又蜿蜒东上土边坝口,过水沟台 东去。这段长城位新河口堡东 16 里, 冲要密布?, 应属万全右卫境 内之险。北台位置靠北,受地形限制,该台较南台观察、瞭望的扇面 要小,东南山沿将新河口堡遮挡为烽台薪火的“灯下黑” ,就是说烽 火信号难以直达。南台却因南移 50 米,夹角更大、视野比北台更宽 阔,加之台前方为缓坡,直下到沟底,视野极好。背靠坝头峭壁,天 然屏障。增筑此台,可算的上“山险堑深,足为保障” 。站在此台观 望,北面直视? 沟下洼地的正边台村和周边, 以及正边台村北后山一 带的长城、烽台; 东可看到正边台村东山上的明长城沿线。南面俯视
直线落差上百米的新河口村及古城河两岸宽阔的盆地。 居高临下,没
有被起伏的坝岭山峰相阻掩,可将附近长城沿线一带情况尽收眼底, 烽火信号直达堡?中,比北台具有更佳的瞭望和信息传递效果。
由此,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