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中国古代印章的线条规律与审美特质
2014-04-08 11:14书画纵横 陈国成 我耍评论0
字号:
核心提示:关于中国古代印章中的线条规律的全面研究,目前还 是空白。相关点的研究偶有散见,但都局限在感性的藩篱中,缺少对 中国古代印章线条的整体把握和规律研究。本文不揣浅陋,以出土资 料为依托,釆用“三重证据法”,在总结线条规律的同时,力求发掘 其审美特质。
关于中国古代印章中的线条规律的全面研究,目前还是空口。相 关点的研究偶有散见,但都局限在感性的藩篱中,缺少对中国古代印 章线条的整体把握和规律研究。本文不揣浅陋,以出土资料为依托, 釆用“三重证据法”,在总结线条规律的同时,力求发掘其审美特质。
一、“线”与“线条”
在文字记载中,早有线一字,而很少有“线条”一词。“线条” 一词是随着历代艺术的发展而出现于中国印章的理论与实践之中的。 在《礼?内则》中有“左佩箴管线纺” O同时它也指细长如线的东西, 唐温庭筠诗曰:“苏小门前柳万条,魏魏金线拂平桥。”在屮国画史 中,“线”与“线条”明确出现的时间要在清乾隆年间,年希尧著《视 学》书中称郭世宁“始以定点引线之法贻余”,开始把儿何学上的“点” 与“线”等范畴移于画学。然而,在中国画史中,早有类似于“线条” 一词的用语,即“笔踪” 一词。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有“不见笔 踪,故不谓之画。”踪者迹也,笔踪即运笔之迹、用笔之道,亦即今 之即称“线条”。当代学者宗白华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中,将张 彦远的这句话改变了一下,则为“无线条者非画也。”
“线条” 一词在印学史上的出现是在更晚的当代。线条虽然出现 很晚,但线条本身一直存在于印章的作品之中,只是称谓不同罢了。 从原始时期的陶印到先秦玺印,从铜质印章到后来的右质印章,可以 说,都存在着不同表现形式、语言建构的“笔踪”(即线条)。
二、线条的审美
不同的线条都能在某种程度上传达给人们以某种不同的感觉和情 绪,每种线条的特质都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效果,譬如直线给人以肯定 的感觉,斜线显得不稳定,有向下滑的落势,心态产生溃败,而缺少 向上的精神;横线是女人的象征,具有安适稳定、被动软弱之感;竖 线有庄严崇高静穆之感;粗短的直线却显得强有力而乂迟钝、粗笨、 稚气;细直线显得敏感、尖锐,有紧张感;粗糙、断续的直线显得焦 虑不安;间断的直线是喘息而有力的,它隐含内情而不露,使你无法 判断是非;曲线有优雅柔美的品质,产生波动与活泼的感觉;有规则 的曲线给人速度感、弹力感,具有明快、柔软的双重性格;自由的曲 线更舒展、自由,也更圆润、有弹性(没有弹性和韵律的曲线是不美 的);圆形线有回旋不可脱解的归途性;波状线有飘逸之感。
艺术理论中对线条的表现力有这样的描述:水平线表现平稳,垂 直线表现崇高,曲线表现优美,放射线表现奔放,斜线富有动感,圆 形线条流动活泼,三角形线条稳定等。?般而言,“粗的线条有壮浑 感,细的线条有潇洒超脱感,偏锋线条有浮躁薄削感,藏锋的线条有 含蓄感,露锋的线条有生辣感。”直线是阳刚的,有男性气概;曲线 是阴柔的,是女性化的象征。这一特质在岩画中表现突出:北方岩画 运用粗直线较多,南方岩画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岩画运用细曲线较多, 因而造就了北方岩画与南方岩画的不同风格。
线条在表达情感和个性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天地, 它的疾徐、顿挫、凝滞、流畅、抑扬、简洁、健拔……,无不凝注了 作者的情感,反映出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中国古代印章的线条规律
为了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古代印章的本质特点,本文所研究的中 国古代印章,皆为出土的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代表官印。利用大量的 出土实物资料分析总结中国古代印章的线条规律,实现对历代印章线 条的总体把握。
先秦玺印线条
先秦玺印朱文多出于范铸,白文多出于凿刻。其线条富于节律, 顿挫抑扬,跌宕多姿,变化十分丰富。或锋棱显露,或敛迹含和,或 挺拔峻爽,或迟涩苍浑,或刚劲雄伟,或婉转流丽,都能各具一体, 而且往往将其所表现的那种风格和情调渲染到极致,令人叹为鬼斧神 工。
王献唐在《五橙精舍印话》中总结了玺印变化的基本规律,认为 是时代愈晚则愈整饬。他就古玺的形制和古玺的文字镌刻的特点,将 古玺大体上也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我们先采用他的古玺分期说做 线条整体概说:
初期玺印:文字难识,线条多粗而有力,任刀冲行,线条起落多 有尖势。行刀成线,积线成体,不加修饰,一任线条斜直。亦不计较 字形大小与线条繁简,有线即刻,无线则空,线条自然排列、随意伸 缩、不求整齐、一派天然。线条疏密斜正没有规律可循,也无刻意经 营的痕迹,线条透出古穆浑厚的气象,表现了一种原始质朴的美感。
屮期玺印:线条逐渐趋细,线条起收处不像初期那样错落草率, 有的出尖,有的略平。入印文字结体开始讲究整齐,线条多的字注意 收束,线条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