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下村保护与发展项目建议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 项目名称 岭下村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项目 二、 项目所在地简介 1、 地理位置 岭下村(又名岭下苏村)地处黄山区北部,位于风景秀丽的太 平湖北岸,距永丰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与泾县厚岸乡交界,西 与青阳相邻,南与太平湖镇接壤,素有“鸡啼狗叫听三州”之称,(三 州即泾县、石台、太平)。地理位置东径117° 57,-118° ,北纬 30° 23’ - 30° 28’。 2、 自然条件 岭下苏村为典型山区村庄,村庄沿洙溪河与永岭公路沿线分布, 地势北高南低。森林覆盖率为80%,经济收入以蚕桑、林、水稻为主, 外出务工为辅,村内较好的旅游资源,土壤较好,属亚热带季风性 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 4摄氏 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无霜期超过210 —230天,植被良好。 岭下苏村有10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落,与卓村相连,总户数 396户,1295人,男609人,劳动力850人,外出劳力320人。岭 下苏村地势北高南低,洙溪河穿境而过,交通较为便利。总面积15. 94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8.62公顷,基本农田174.78公顷,园 地12. 75公顷,林地1164公顷,水域28. 28公顷,建设用地7. 8公 顷,人均建设用地60平方米。岭下苏村历史文化丰富,名人、文物 古迹较多。 3、 历史沿革 岭下村原名“琳下苏村”,有上千年的历史,系于苏辙后代来此 拓荒而建。这里是中国“五四”新文学元老派作家、文坛大师苏雪 林的故乡,也是徽商巨擘苏锡眉的生长地。这里可谓腾蛟起凤,人 杰地灵,近现代的杰出者就有诰授资政大夫、赏戴花範、曾任浙江 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盐运使苏式敬(至栋),清末户部侍郎、 浙江盐业协会会长苏文选,陕西三水县、河南巩县知县加同加衔苏 国华,浙江兰溪、瑞安县知县、海宁知州苏文开(运卿),连任十余 年南京商会会长的苏锡,民国安徽省民政厅长、代省长苏宗辙,曾 任孙传芳秘书长、山东荷泽县、安徽宁国县县长的苏锡衡,民国财 政次长苏锡第(慕东),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编审、编审部长,《东 方杂志》主编三十余年,并参加《辞海》修订工作的学者苏锡昌, 有厦门大学教授苏绍箕(伯山),上海公字大学部教授、太平中学创 始人苏绍章(仲文),曾在美国福特航空公司人事航空电子通讯研究 的专家苏经国等。 岭下村人文资源颇多,有保存完好的元代“五福庙”,全国仅存 两座。还有保存较好的苏氏宗祠,苏氏宗祠又名六甲祠、继序堂, 始建于元未明初,清同治年间重修,曾悬挂“敬教兴学”匾,这是 民国时期最高当局表彰苏氏创办私立育才学校的。育才学校建成于 清朝末,为太平县第一所私立小学,系于岭下苏成美(字迈周),号 称“苏百万”之子苏锡眉,字介如,私人所建。民国三年黎元洪大 总统得此消息,特赐一副对联为“民族复兴唯教育,国家雪耻赖英 才”嵌在学校的大门上。抗法英雄杜冠英故居一希范堂、苏雪林书 屋一海宁学舍都座落在岭下村。岭下村以书香之地而出名,人文景 观集中而独特吸引了不少名人和学者慕名前来观光。岭下村民风好, 克勤克俭,唯读唯耕,邻里团结和睦,尊老爱幼。 三:岭下村文物建筑简介 现岭下村的古貌保存较完好,一条沙河从村西北至东南呈月牙 行将村庄分为东西两块,从而形成天然水口。沙河两段均有花岗岩 石块砌成,绵延200米,其东岸是通往青阳的石板古道,古风尤存。 沙河在村东的拐弯处有六根石板组成古桥一座,此桥将村东与村西 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村中的古宅由西北的高地向东南的底地依次而座,连绵披拂, 错落有秩,远远望去似一幅水墨山水画。整个古宅的分布村西多而 集中,村东少而分散。村中古道均为青红两种石板铺成,纷繁而又 有序,由南至北缓缓上升,台阶、石栏依山而建,依势而构,独具 匠心。 古宅、古河、古道、古桥相映成趣,人文与自然紧密相连,浑 然天成,亦是一处小桥流水人家。 1、海宁学舍 海宁学舍位于岭下苏村新屋组,建于1924年8月。因楼主苏文 开曾任浙江海宁知府,故而此名。当时供岭下崇善堂族人子孙在此 就读。海宁学舍是一座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三开间两层楼房。楼 上楼下均用砖木砌筑隔间,雕有花格子门窗。大门上方有青石镌刻 的“海宁学舍”匾额,系当时省长马振宪所书。院外两株丹桂古朴 参天,院内紫薇映窗,屋后紧靠山川小溪,潺潺流水从窗下流过, 八月丹桂香飘数里,使学舍显得特别优雅宁静。从海宁学舍这座小 楼走出的教授、学者、作家、医师、工程师遍及海内外。海宁学舍 建筑面积250. 13平方米,面阔11. 5米,进深21.75米,高5. 8米; 其北侧有一条小河名曰洙溪河,为黄山区七溪(清溪河、秧溪河、 浦溪河、麻溪河、迄溪河、松溪河、洙溪河)之一。以前河边曾有 一座石拱桥、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分外怡人。如今石拱桥已经倒塌, 只有一条木桥通往河对面,河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